揭開寶寶奶瓶齲真相
牙齒健康一直是爸爸媽媽們很關心的問題,那么什么原因導致了“奶瓶齲”?媽媽該如何幫助寶寶有效預防“奶瓶齲”呢?
什么叫“奶瓶齲”?
“奶瓶齲”指的是兒童早期齲齒,常見于長期使用奶瓶的寶寶身上,其特征為齲齒主要發生于上頜的門牙和第一乳磨牙,同時與此成為對比的是,下頜的門牙卻很少看到齲齒。
這種蛀牙往往是因為不當的喂食習慣造成飲品中的可發酵醣類長時間滯留在牙齒周圍所致,牛奶、母奶、果汁及糖水等,都含有不同成分可發酵醣類,經變形鏈球菌利用之后而產生酸,造成牙齒表面脫鈣。
“奶瓶齲”是如何發生的?
寶寶吮吸奶嘴時,牛奶容易直接附著在牙齒表面。此外,寶寶使用奶瓶時還常常邊玩邊喝,從而使肚子飽脹而引起睡意,導致唾液分泌量減少,使得附著在牙齒上面的飲料更難去除。
寶寶含著奶嘴睡覺,無法清理口腔,就會使口腔內腐蝕牙體的細菌大量繁殖,久而久之牙齒脫鈣、牙冠剝脫,就會形成黑色的殘根或牙渣,從而引發“奶瓶齲”。
罹患“奶瓶齲”危害有多大?
與恒牙相比,乳牙中的有機物多于無機物,因而更容易受到酸的腐蝕。而患了“奶瓶性齲齒”,寶寶不僅會牙疼,嚴重時還可發生牙髓炎、牙周膿腫等并發癥,危害全身健康。
家長對齲齒的誤區
誤區1、齲齒是遺傳
父母患有齲齒,寶寶也會滿口蛀牙,這在現實生活中已經司空見慣,不少人甚至認為蛀牙是會遺傳的。
蛀牙不會遺傳,但會通過父母對寶寶的喂食等行為傳播給寶寶,這也是寶寶患上蛀牙的原因之一。下述幾種行為被確認為“有害”:給寶寶用奶瓶喂奶時,父母擔心溫度過高會傷害寶寶,于是先就著奶嘴吮上一口;喂養寶寶時,用自己的餐具喂給寶寶吃;親吻寶寶的嘴巴。
媽媽怎么做:媽媽患有齲齒的要積極診治,以免傳染給寶寶。另外,改變在育兒方面的不良習慣,在親吻寶寶的時候,不妨選擇臉蛋、額頭等部位,這同樣可以跟寶寶進行感情交流。
-
發生嬰幼兒濕疹后有哪些表現嬰兒濕疹是很常見的皮膚疾病,在其臨床中具體分為急性和慢性,在其嬰幼兒身體發生的時候會有紅斑、丘疹等不良表現,如家長不加以
-
改善寶寶吐奶的主要的方法大部分的寶媽在為孩子吃奶的時候都遇見過吐奶的現象,大部分孩子吐奶的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孩子的消化系統還有發育完善,對于太多
-
日常寶寶如何預防感冒呢春天逐步來到我們身邊,使之現在各種細菌病毒都有迅速生長繁衍的趨勢,這相對對身體免疫力較弱的嬰幼兒來說極易發生感冒、哮喘等
-
寶寶沒經過爬行直接會走會變得聰明嗎作為爸爸媽媽在日常生活中,為之都有親身經歷自己的孩子從小都是有慢慢的學會爬行后,繼而一步一步的學會跌跌撞撞進行走路,但有
-
引發小兒不排便的原因要保證小兒能正常的合理健康發展,使之就必須保證身體營養的積極供應,在合理的時間進行喂養,在合理的時間內加以排便,但日常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