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媽媽必知:寶寶吃飽后的四大表現
對于新媽來說,最頭疼的事情就是要餐餐琢磨一件事情:寶寶吃飽了沒有。寶寶吃飽,精神好,身體才會壯壯的長。那我們就來看看吃飽飯的寶貝有哪些表現吧。
表現一 體重是個金標桿
最初3個月內,寶寶的體重增長速度狂飆,約每周增加200-300克,然后漸漸放慢增長速度。之后的3個月,每周約增長100-200克,半年后,寶寶的體重每周約增長50-80克。第一年的最后3個月,每周約增長50-80克。如果寶貝正常吃飯,那么身體增長就不是問題,哪怕你老是覺得“沒有喂飽他們。”不過,聽到這里,一些媽媽可要急了:可是我的寶貝出生后下降啊。
小編告訴你:新生寶寶體重下降其實也是正常的現象哦。我國的寶寶在娩出時體重一般為2500-4000克,娩出后最初幾天,由于多睡少吃,再加上肺和皮膚蒸發大量的水分,大小便排泄也相當多,會出現生理性體重下降,約減輕200-250克,到7-10天時,就可以回復至出生時的體重了。
Tips:寶寶出生后1-6個月的體重(克)=出生時體重+月齡x700;寶寶7-12個月的體重(克)=6000+月齡x250。
表現二 狀態倍兒好
在媽媽母乳充足的情況下,寶寶吮吸5-15分鐘就會放開乳頭(人工喂養也是如此);如果母乳不足,寶寶吮吸20-30分鐘,寶寶仍緊含乳頭不放。寶寶吃飽后應該有滿足感。如喂飽后對你笑瞇瞇的,或是不哭不鬧,或是馬上安靜入眠,說明寶寶已經吃飽了。如果吃奶后還再哭,或者睡不到兩個鐘頭就醒了,往往就表示媽媽的奶量不足,寶寶還沒有吃飽呢。
表現三 大小便找答案
細心的媽媽就會發現,寶寶有時候的便便跟往常不太一樣,其實,從寶寶的大小便中,可以看出寶寶吃飽了沒有。當寶寶每天能夠吃入充足的奶量時,一般要小便8-9次,大便4-5次,呈金黃色稠便。喂牛奶的寶寶的大便是淡黃色稠便,大便3-4次,不帶水分。如果寶寶吃不飽的話,尿量不多,大便少,呈綠稀便。所以,這樣就很好判斷寶寶的喂養情況啦。
表現四 媽媽喂奶時有感覺
母乳喂養的媽媽,可以從乳房脹滿情況和寶寶下咽奶汁的聲音來判斷寶寶是否吃飽了。一般來說,寶寶平均每吸吮2-3次可以聽到咽下一大口,如此連續約15分鐘可以說明寶寶吃飽了。如果寶寶只吸不咽或者咽得特別少,那么就說明奶量不足,寶寶往往會吃不飽。
-
發生嬰幼兒濕疹后有哪些表現嬰兒濕疹是很常見的皮膚疾病,在其臨床中具體分為急性和慢性,在其嬰幼兒身體發生的時候會有紅斑、丘疹等不良表現,如家長不加以
-
改善寶寶吐奶的主要的方法大部分的寶媽在為孩子吃奶的時候都遇見過吐奶的現象,大部分孩子吐奶的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孩子的消化系統還有發育完善,對于太多
-
日常寶寶如何預防感冒呢春天逐步來到我們身邊,使之現在各種細菌病毒都有迅速生長繁衍的趨勢,這相對對身體免疫力較弱的嬰幼兒來說極易發生感冒、哮喘等
-
寶寶沒經過爬行直接會走會變得聰明嗎作為爸爸媽媽在日常生活中,為之都有親身經歷自己的孩子從小都是有慢慢的學會爬行后,繼而一步一步的學會跌跌撞撞進行走路,但有
-
引發小兒不排便的原因要保證小兒能正常的合理健康發展,使之就必須保證身體營養的積極供應,在合理的時間進行喂養,在合理的時間內加以排便,但日常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