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氣虛汗多如何調理?
每個孩子的身體狀況都不一樣,所以在照顧孩子上面也是需要做注意才是,像較小的孩子很多的事情都是家長幫助完成的,而一旦孩子的身體有了狀況后就需要采取好的方式來進行調理了,那么,孩子氣虛汗多如何調理?下面簡單的解答一下吧。
如果孩子在安靜狀態或睡眠中經常出汗很多,甚至大汗淋漓,頭部就更明顯了。這是由于生長發育迅速,新陳代謝旺盛的緣故,屬于正常生理現象,不必擔心和治療。這是因為孩子氣虛、陰虛引起的。現推薦以下家庭調理中藥方:
中醫學認為,小兒體屬“純陽”,陽氣偏于旺盛,所以比成人更容易出汗。特別是嬰幼兒,即使在涼爽季節,睡眠中也常微微出汗,頭部就更明顯了。這是由于生長發育迅速,新陳代謝旺盛的緣故,屬于正常生理現象,不必擔心和治療。
癥狀一
既有氣虛的癥狀,又有陰虛的表現,如面黃肌瘦、吃得少,大便稀、低熱、心煩、口渴等,則宜使用補氣、養陰、收汗的治法。
方藥組成:太子參、黃芪、白術、茯苓、麥冬、白芍、知母各10克,浮小麥、糯稻根各15克、五味子3克煎水,分3次服。
癥狀表現不明顯的,比較單純的出虛汗,可以酌情煎服以下單方:
1、桂圓10枚,浮小麥15克。
2、葡萄干10克、糯稻根15克。
3、太子參15克、大棗10枚。
4、黃芪10克、大棗10枚。
癥狀二
由氣虛引起的小兒多汗,最為常見。大多為自汗(在清醒時出汗),也常兼有盜汗(入睡后出汗,醒來后停止出汗),出汗部位以頭部、軀干為主,并伴有精神不好,食量減少、大便清稀、軟弱無力、面黃肌瘦,手腳不溫等癥狀,宜用補氣收汗的治法。
現介紹以下家庭調理中藥方:
1、選用黃芪、黨參、白術、茯苓、大棗各10克,浮小麥,糯稻根、煅牡蠣各15克煎水,分3次送服雞內金粉3克。
2、用瘦豬肉30克,黑豆、小麥各20克,共煲湯服食。
3、用何首烏10克研細末,加適量米醋調成糊狀,每日睡前敷于肚臍,用傷濕膏一張貼封。
專家提醒孩子家長:平時不要給寶寶吃過量的寒涼生冷食物,避免氣更虛,出汗更多。
癥狀三
由陰虛引起的小兒多汗,以盜汗為主,出汗部位常在胸背及手足心,并伴有精神煩躁、睡眠不寧、大便干結、口渴、面唇色紅、手足心熱,或有低燒等,宜用養陰清熱的療法。
現介紹以下家庭調理中藥方:
1、用烏梅10克,浮小麥15克,大棗6枚,煎湯代茶飲。
2、選用生地黃、白芍、何首烏、麥冬、知母、黃柏、地骨皮各10克煎水,分3次服。
3、用百合10克,蓮子15克,入鍋內加適量水,用小火慢慢燉至爛熟,入冰糖15克熔化后食用,每天1次,連服數天。
在此提醒孩子家長:平時少吃辛熱上火的東西,以防寶寶出汗更多。
總之上面是專家給我們大家說的孩子出現氣虛汗多的調理方法,相信家長們通過上面的講解都有了正確的認識,同時更要提醒家長們平日里要多注意自己孩子的身體變化,當出現了問題要及時的選擇有效的辦法來進行調理和治療比較有效。
-
發生嬰幼兒濕疹后有哪些表現嬰兒濕疹是很常見的皮膚疾病,在其臨床中具體分為急性和慢性,在其嬰幼兒身體發生的時候會有紅斑、丘疹等不良表現,如家長不加以
-
改善寶寶吐奶的主要的方法大部分的寶媽在為孩子吃奶的時候都遇見過吐奶的現象,大部分孩子吐奶的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孩子的消化系統還有發育完善,對于太多
-
日常寶寶如何預防感冒呢春天逐步來到我們身邊,使之現在各種細菌病毒都有迅速生長繁衍的趨勢,這相對對身體免疫力較弱的嬰幼兒來說極易發生感冒、哮喘等
-
寶寶沒經過爬行直接會走會變得聰明嗎作為爸爸媽媽在日常生活中,為之都有親身經歷自己的孩子從小都是有慢慢的學會爬行后,繼而一步一步的學會跌跌撞撞進行走路,但有
-
引發小兒不排便的原因要保證小兒能正常的合理健康發展,使之就必須保證身體營養的積極供應,在合理的時間進行喂養,在合理的時間內加以排便,但日常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