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早戀怎么辦
進入青春期,個體將進入一個叫做“性別角色分化”的心理成長過程,這是生理發育和心理發育的自然規律。而青春期的“起點”就在12歲左右,大概在18歲左右結束,19歲——24歲被稱之為青春期與成人期的“過渡期”。受個體差異的影響,一些孩子可能在小學五、六年級就進入了青春期,而另一些孩子可能會稍晚一些,在初二或者更晚的年齡開始青春期的歷程。
青春期的孩子,他們開始出現一系列不同于兒童期的行為和心理特征。譬如,高度關注自己的身體發育,男孩子會關注自己的身高、喉結、性器官的發育,女孩子高度關注身材、胸部與其他性征的發育,男女孩子都會頻繁地“照鏡子”,對自己的衣著打扮和形象氣質十分敏感在意。 在情感發育方面,受性激素的推動,青春期的孩子開始關注異性,并產生相應的情感體驗。這種體驗被稱之為“青春萌動感”,幾乎所有的人都體驗過這種情感,但我們卻難以準確描述這個體驗。男女同學見到自己心儀的對象時會有觸電的感覺,臉紅、心跳加快等等,這說明,孩子開始了青春期戀愛。 從心理學的角度說,并非所有的青春期戀愛都被稱之為“早戀”。甚至不少心理專家、社會學家和教育專家反對使用“早戀”這個詞,這反映出對于青春期戀愛現象的不同的評判標準與價值取向。也有一些臨床心理學家認為,12至15歲的孩子,他們的戀愛僅僅是找找感覺,練習練習談戀愛,而不能等同于真正意義上的戀愛,所以,應該叫做“早練”而不能等同于成人戀愛。所以,“早戀”一詞僅僅適用于15歲之前的青春期戀愛,超過15歲而出現的中學生戀愛現象,只能叫做“青春期戀愛”而不能界定為“早戀”。也就是說,一個16歲的孩子如果戀愛,其實并不算早。 但不管怎么說,孩子出現“早戀”現象,多數父母還是有些緊張或焦慮,主要是擔心戀愛影響孩子的學業,這是非常有必要的擔憂。因為孩子在青春期面臨嚴峻的中考、高考升學的現實壓力,如果處理不好和異性的交往,會直接影響到學習。而大多數情況下,由于孩子缺乏處理情感問題的理性態度和經驗,早戀的孩子容易陷入情感困惑,從而分散學習的注意力。
那么,發現孩子早戀,父母應該怎么辦呢?
首先不必過分焦慮,更不必把早戀看成是“洪水猛獸”唯恐避之不及。 孩子在進入青春期之后對異性產生興趣是普遍的、正常的心理現象,而且他們在與異性的親密交往中可以獲得良好的關于“性別角色”的自我意識,甚至因為“有異性喜歡、暗戀”而變得自信。而且,早戀一般不會導致一個必然的戀愛結果,他們不會像成人那樣對異性有明顯的“性動機”,他們的情感單純,而且“對象”也不容易固定,容易被新的異性所“置換”,戀愛關系壽命很短。
父母們請記。涸鐟僦皇“練習練習談戀愛”而不能等同于真正的戀愛。至于發生在男女同學之間的一般意義上的相互好感,就更不能被說成是“早戀”了,和異性同學之間的友誼,往往有利于提升孩子的學習動力。 有些父母發現孩子早戀就采取“換座位”、“換班”或“轉學”的辦法來結束男女孩子之間的接觸,這是極端盲目和錯誤的。因為孩子喜歡的“那個對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內心需要找到一種“戀愛”的感覺。即使你給他(她)換了一個環境,早戀的孩子還得繼續早戀,而且會越發不可收拾。
-
孩子青春期太叛逆怎么辦到了青春期的時候,我們都知道很多人都會存在一些叛逆的心理,尤其是對于男性或者是女性來說,這個時候很多人都會出現一些吸煙喝
-
單親家庭孩子的七大心理問題大家在日常生活當中,一定要注意單親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所以大家需要注意一些情況,平時大家需要注意避免過分的溺愛孩子很多
-
幫你面對青春期的叛逆心理不如青春期,很多孩子認為自己向成人邁進了一步,從心理上變得獨立而不受家長的管教,學校的約束,認為這些都是對于他們成長的束
-
孩子叛逆叛逆的原因 家長們知道嗎?伴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一些孩子在父母面前總會表現出一些叛逆的情緒。叛逆會極大地傷害孩子與父母的情感,導致雙方心靈漸行漸遠
-
8大戰術巧妙化解孩子任性如果家里有個任性的孩子,往往弄得家長又氣又急,打也不成,說也不聽,家長一點辦法都沒有。那么,面對任性的孩子,家長到底應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