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寶寶的兩大厭奶期
一旦寶寶出現了厭奶的現象,媽媽們都是非常著急的,常常擔心寶寶會因此營養成長,跟不上營養,專家說,寶寶厭奶是有兩種情況的,一種是:生理性“厭奶期”,另一種是:病理性“厭奶期”。
媽媽的小煩惱
妞妞媽:我左邊奶水特別多,妞妞不容易吞咽,經常被嗆到,幾次過后再也不肯吃左邊,坐著、躺著、立著、走著??不管采取怎樣的方法,她堅決不吃,才3個月的寶寶,逼急了就會大哭著推開我,把頭轉向另一邊。我只好用吸奶器把奶水吸出來,妞妞像是帶有記憶,過了一個禮拜依舊不肯吃左邊,但每次吸都麻煩的很,特別是三更半夜。怎么辦?
寶兒媽:寶兒現在4個月,只能吃迷糊奶,清醒狀態下完全不吃,導致白天基本不進食,晚上起來吃五次,本來體重就不好,現在已經不達標了。我是全母乳喂養的,寶兒根本不喝奶粉,雖說現在可以添加輔食,但怕他吃了輔食更不吃奶,愁死我了。之前不厭奶的時候,寶兒很喜歡笑、喜歡咿呀說話,自從厭奶后,不大笑了也基本不說話了,總是很煩躁地哭,啊啊地叫,請大家幫忙支招!
大部分寶寶在剛出生的那兩三個月,餓了就吃,飽了就睡,體重快速增加,讓媽媽很有成就感。但慢慢的,有的寶寶奶量開始減少,食欲變差,吃吃停停,或者才吃幾口就干脆不肯賞臉了,餓得吃手指啃袖子也拒絕吃奶,強行喂就漲紅了臉,撕心裂肺地哭著、掙扎著不肯就范。每次喂奶就像打仗,非得耗掉大半的力氣,寶寶才肯乖乖投降,將奶喝下肚,愁壞媽媽們了。
其實,這是寶寶的“厭奶期”到了,4~6個月大的寶寶,有50%以上會經歷厭奶期,有的寶寶更早,兩個多月就會進入厭奶期。寶寶們的生活狀態就是“吃喝拉撒睡動玩”,頭等大事兒被耽誤了,對他們的身體健康會有怎樣的影響?如何安然度過厭奶期,就成了讓爸爸媽媽們最頭疼的重要課題。
生理性“厭奶期”
寶寶厭奶,最好要找到原因,針對不同原因采取不同方法。
有時候媽媽奶水過多,吃起來容易嗆奶,或是奶水過少,怎么吸吮都不容易吃到,都會讓寶寶對吃奶產生厭煩的心態,吐奶嚴重的寶寶,有可能也會對吃奶有排斥心理。
寶寶4~6個月的時候,成長速度有可能會緩慢下來,對營養與熱量的需求不像新生兒時那么大,特別是在添加輔食之后,多樣化食物讓寶寶開始“喜新厭舊”,不再鐘情于味道單一的奶水,再加上他的聽覺視覺有了突破性進展,好奇心與日俱增,對身邊的事物感到新奇,任何風吹草動都能轉移他的注意力,看熱鬧變得尤為重要,心思不在吃奶上了。
有的寶寶厭奶期出現在母乳換奶粉的過程中。寶寶雖小,也有自己的主意和口味,他可能不喜歡這個奶嘴的軟硬程度或流速,或是不喜歡這種奶粉的味道,還有可能是媽媽拿奶瓶的角度不對,壓到了舌頭,使寶寶不容易喝到奶,于是發脾氣,不喝了!甚至驟然變天,太熱或太冷,都有可能影響寶寶吃奶量。醫學上稱這些暫時的厭奶狀況為“生理性厭食期”。它的特征是孩子正常發育,活力很好,只是奶量暫時減少,通常一個月左右就自然恢復食欲。
病理性“厭奶期”
除了生理性厭奶之外,導致食欲不振的還可能是病理性厭奶。寶寶由于出牙、感冒、缺鈣缺鋅、消化系統沒有發育完善所引起的肚子脹氣、肚子痛,甚至接種完疫苗,異體蛋白進入寶寶體內產生反應等情況而沒有食欲,都屬于病理性厭奶。
這種情況下,寶寶除了厭奶,還會出現睡不安、精神差、易哭鬧、發熱、嘔吐、腹瀉、呼吸急促、不愛活動等異常表現。比如有媽媽發現自己寶寶突然不愛吃奶,變得愛啃手指和流口水,晚上睡覺總是煩躁,去找了醫生看,發現是鵝口瘡。長了鵝口瘡,寶寶的口腔會有疼痛感,會因此而拒絕吃奶,如果鵝口瘡擴散到口腔的后部,還可能會殃及食道,寶寶吞咽東西時更會覺得不舒服,甚至會因為怕疼,連水都拒絕喝。
寶寶太小還不會表達,爸爸媽媽最好能夠多花點心思和了解原因,耐心觀察照顧。
-
寶寶拉肚子吃什么好小寶寶肯定會出現一些各種各樣的疾病,而且就像拉肚子也是非常常見的,到了秋天這個季節里面都是腹瀉的高發期,當寶寶出現拉肚子
-
怎樣才知道孩子吃飽了 母乳喂養的六個假象因為寶寶不會說話,所以很多時候給寶寶喂奶時無法得知寶寶是不是吃飽了,或者是母乳夠不夠吃,那么怎樣才知道孩子吃飽了呢?可要
-
怎樣給新生兒喂奶 新生兒喂奶的時間與姿勢很多新手媽媽面對初生的寶寶感覺手足無措,不知道怎樣給新生兒喂奶,因為小寶寶軟綿綿,感覺怎樣喂都不合適,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
-
母乳喂養,這幾個誤區你知道嗎母乳喂養是最好的喂養方式,可以滿足寶寶生長需求、增進媽媽與寶寶之間的感情,但是在實際情況上,卻有很多媽媽進入了喂養誤區,
-
怎樣喂養新生兒 新生兒喂養知識新生兒是指剛出生還未滿28天的嬰兒,對于新手父母來說,護理、喂養新生兒是一項全新的工作,那么怎樣喂養新生兒呢?在喂養中有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