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護理剖宮產的媽媽?
從營養方面來說,剖宮產的媽媽對營養的要求比正常分娩的媽媽更高。因此,剖宮產的媽媽更要特別注重日常飲食,重視科學的食療進補方法,只有吃對、補對才能避免出現傷口感染,才能促進傷口健康愈合,使身體更快康復。
一、術后6小時內應禁食。因為術后胃腸道正常功能被抑制,腸蠕動相對減慢,如進食過多,腸道負擔加重,不僅會造成便秘,而且產氣增多,不利于康復。
二、術后6小時可進食燉蛋、蛋花湯、藕粉等流質食物。術后第一天,一般以稀粥、米粉、藕粉、果汁、魚湯、肉湯等流質食物為主,分6—8次給予。術后第二天,媽咪可吃些稀、軟、爛的半流質食物,如肉末、肝泥、魚肉、蛋羹、爛面、爛飯等,每天吃4—5次,保證充足攝入。第三天后,媽咪就可以食用普通飲食了,注意補充優質蛋白質、各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可攝入主食350克—400克,牛奶250—500毫升,肉類150克—200克,雞蛋2—3個,蔬菜水果500—1000克,植物油30克左右,這樣方能有效保證乳母和嬰兒的營養充足。
三、剖宮產后不宜食產氣多的食物。產氣多的食物有黃豆、豆制品、紅薯等,食后易在腹內發酵,在腸道內產生大量氣體而引發腹脹。
剖宮產的媽媽,做好術后的自我保健與護理對于順利康復也相當重要。
一、采取正確體位。進行剖宮產后的產婦應采取正確體位,去枕平臥6小時,后采取側臥或半臥位,使身體和床呈20—30度角。
二、配合醫生堅持補液,防止血液濃縮,血栓形成。所輸液體有葡萄糖、抗生素等,可防止感染、發熱,促進傷口愈合。
三、產婦要及早下床活動。麻醉消失后,可做些上下肢收放動作,術后24小時應練習翻身、坐起,并慢慢下床活動。這樣可以促進血液流動,防止血栓形成,促進腸蠕動,可防腸粘連。
四、防止腹部傷口裂開。咳嗽、惡心、嘔吐時應壓住傷口兩側,防止縫線斷裂。
一、術后6小時內應禁食。因為術后胃腸道正常功能被抑制,腸蠕動相對減慢,如進食過多,腸道負擔加重,不僅會造成便秘,而且產氣增多,不利于康復。
二、術后6小時可進食燉蛋、蛋花湯、藕粉等流質食物。術后第一天,一般以稀粥、米粉、藕粉、果汁、魚湯、肉湯等流質食物為主,分6—8次給予。術后第二天,媽咪可吃些稀、軟、爛的半流質食物,如肉末、肝泥、魚肉、蛋羹、爛面、爛飯等,每天吃4—5次,保證充足攝入。第三天后,媽咪就可以食用普通飲食了,注意補充優質蛋白質、各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可攝入主食350克—400克,牛奶250—500毫升,肉類150克—200克,雞蛋2—3個,蔬菜水果500—1000克,植物油30克左右,這樣方能有效保證乳母和嬰兒的營養充足。
三、剖宮產后不宜食產氣多的食物。產氣多的食物有黃豆、豆制品、紅薯等,食后易在腹內發酵,在腸道內產生大量氣體而引發腹脹。
剖宮產的媽媽,做好術后的自我保健與護理對于順利康復也相當重要。
一、采取正確體位。進行剖宮產后的產婦應采取正確體位,去枕平臥6小時,后采取側臥或半臥位,使身體和床呈20—30度角。
二、配合醫生堅持補液,防止血液濃縮,血栓形成。所輸液體有葡萄糖、抗生素等,可防止感染、發熱,促進傷口愈合。
三、產婦要及早下床活動。麻醉消失后,可做些上下肢收放動作,術后24小時應練習翻身、坐起,并慢慢下床活動。這樣可以促進血液流動,防止血栓形成,促進腸蠕動,可防腸粘連。
四、防止腹部傷口裂開。咳嗽、惡心、嘔吐時應壓住傷口兩側,防止縫線斷裂。
相關文章
-
寶寶拉稀要怎么辦我們都知道在生活中可能很多小孩子都會出現一些拉肚子的,而且拉住的情況下也會影響到孩子的身體健康,甚至可能會造成寶寶出現一
-
產后便秘無法得到緩解會帶來哪些后果女性在接受正常的分娩后,為之身體得到了極大放松,但生活中有很多產后女性卻出現了其他的身體疾病影響,其中產后便秘就是極其嚴
-
產后奶水不足怎么辦 產婦產后催奶的方法對寶寶進行母乳喂養可以提高寶寶的免疫力,促進孩子的生長、發育,是最好的喂養方式之一,但是有些產婦在產后卻發現奶水不足,寶
-
產婦上火后吃什么降火呢對初次進行生育的女性,產后為了讓乳汁得到充足和及時讓寶寶得到吸收,此時的產后女性會胡亂大量的攝入高蛋白、高熱量等食物,殊
-
產后便秘可否服用瀉藥呢產后如果不加以更好的調養好身體,為之隨時給身體帶來的危害是極大的,其中最為受影響的要屬便秘疾病了,使其發生后導致女性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