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調理產后疾病
中醫調理產后疾病。在臨床上,不少產婦會出現貧血、多汗證、惡露不盡、產后風等常見的問題。中醫認為,“產后多虛多淤”,需要細心調養。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中醫如何調理產后疾病,避免月子病。
中醫調理產后疾病
1、產后多汗
在懷孕期間,孕婦新陳代謝旺盛,容易出汗,但若產后依然大汗淋漓,持續不止,這被稱為“產后自汗”;如果睡覺后汗出濕衣,醒來即止,則被稱為“產后盜汗”。中醫認為,這均屬產后多汗證。
王小姐一個月前剖腹產生了一個男孩,坐月期間一活動就出汗,常常濕透衣服。專家說,不少婦女產后出汗多,多數是因為“產后氣血驟虛、腠理不密”所致,一部分人可在產后1周內自行好轉。如果后出汗量過多和持續時間長,需要就醫。專家指出,氣虛、血虛是導致產后多汗證的根本原因,因此可補氣養血,以玉屏風散加茯苓、大棗、麥冬、牡蠣等服用,可滋陰、補氣、固澀止汗。也可以用黃芪(30-50克)、沙參或太子參(15-20克)、麥冬(20克)煲湯飲用。
2、產后惡露不絕
正常情況下,產后惡露(出血)一般在三周以內可完全排盡。如果超過這段時間,血性惡露仍然淋漓不斷,就被稱為“惡露不絕”。專家說,對付產后惡露不絕,很多人會采用生化湯,有的人甚至習慣將此方作為產后必服之劑。但是臨床上,卻遇到不少產婦越用越出血的現象。
專家表示,產后的氣血之虛,不能猛攻,若不分寒熱虛實,盲目服用生化湯的做法只會適得其反。
中醫認為,一般以惡露的量、色、質、氣味等辨別寒、熱、虛、實。量多,色淡紅、質清稀、無臭味,多為氣虛;量多色紅或紫,質粘稠而臭穢,多為血熱;色紫黯有塊,多為血淤。治療應虛者補之,熱者清之,淤者攻之,辯證施治。
相關文章
-
寶寶拉稀要怎么辦我們都知道在生活中可能很多小孩子都會出現一些拉肚子的,而且拉住的情況下也會影響到孩子的身體健康,甚至可能會造成寶寶出現一
-
產后便秘無法得到緩解會帶來哪些后果女性在接受正常的分娩后,為之身體得到了極大放松,但生活中有很多產后女性卻出現了其他的身體疾病影響,其中產后便秘就是極其嚴
-
產后奶水不足怎么辦 產婦產后催奶的方法對寶寶進行母乳喂養可以提高寶寶的免疫力,促進孩子的生長、發育,是最好的喂養方式之一,但是有些產婦在產后卻發現奶水不足,寶
-
產婦上火后吃什么降火呢對初次進行生育的女性,產后為了讓乳汁得到充足和及時讓寶寶得到吸收,此時的產后女性會胡亂大量的攝入高蛋白、高熱量等食物,殊
-
產后便秘可否服用瀉藥呢產后如果不加以更好的調養好身體,為之隨時給身體帶來的危害是極大的,其中最為受影響的要屬便秘疾病了,使其發生后導致女性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