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應注意的問題
產后的健康護理是都很關注的,現在也是有很多的人都很關注對孕婦產后的護理的,那么產后應注意的問題是什么?
一、乳腺炎
原因
哺喂母乳的媽媽最常遇到的困擾便是乳腺炎。乳腺炎多半是因為奶水未排空、乳頭感染所造成。
當奶水未完全排空,輸乳管被乳汁塞住后,通常會出現局部的硬塊,稱為乳汁滯留。若是乳頭破掉造成乳房被細菌感染,便稱為感染性乳腺炎。造成乳汁滯留及乳腺炎的原因包含:
1、寶寶吸吮姿勢不正確:導致奶水沒辦法完全被吸出。
2、媽媽在喂奶時用指頭擠壓乳房:如此反而會阻礙乳汁的流出。
3、寶寶將乳頭含破:常是因為吸吮姿勢不對,寶寶在吸不到乳汁的情況下便會越吸越大力,會將媽媽的乳頭咬破,進而造成細菌感染,使細菌進入乳房組織。
癥狀
剛開始會脹奶且發燒,如果24小時內已退燒,即不會有太大問題。而若是有持24小時以上的發燒,且有局部紅腫、疼痛,就應該就醫了。
照護
紅腫熱痛且發燒應就醫,醫師多半會開立抗生素進行治療,服用抗生素期間可以繼續哺喂母乳,對寶寶并不會產生負面影響。若是只有局部紅腫,媽媽可在喂奶前先熱敷紅腫部位,并且將硬塊揉散,哺喂后再冰敷。即使患有乳腺炎的媽媽還是可以哺喂母乳,而若是乳頭感染、破皮,就該用奶水加以擦拭,或使用醫師開立的乳頭藥膏。為防止寶寶吃到藥膏,選擇哺喂后再上藥,或是哺喂前先以清水清潔乳頭。
預防方式
乳腺炎并沒有根本的預防方式,不過盡早哺喂母奶,不但有助于寶寶的吸吮能力,成功哺喂的幾率提高,也有助于乳汁排空,間接避免乳腺炎的發生。另外,媽媽在哺喂順手后,可試著讓寶寶從各個角度吸吮乳頭,乳汁較易排空。
二、子宮內膜發炎
子宮復原進度
生完寶寶后子宮會開始收縮,壓迫血管使其停止出血,除此之外,收縮的力量也可使血塊、胎盤等殘留物排出。一般來說胎盤產出后,子宮就會自動下降,約在臍下2指腹的位置,產后2~10天每天約下降1指腹,第10天后已摸不到子宮,因子宮已回到骨盆腔中,6周后就會回到正常的位置及原來約拳頭般的大小。若是在產褥期中,子宮沒有按照應有的復原進度,也就是位置沒有下降、子宮未回復原本的大小,便可能是因為子宮收縮不良,或是子宮長腫瘤。
發炎原因
若生產時破水過久或內診頻繁易造成子宮腔感染。另外,殘余的胎盤、胎膜組織及血塊若滯留在子宮內,不僅會造成產后出血不止,還容易引起子宮內膜發炎。此外,如個人照護衛生不謹慎,也可能導致由下而上的感染,引起子宮發炎。
在產后回診所時,若有子宮觸壓、發燒、膿狀惡露等發炎性征兆,應以抗生素治療。經超聲波檢查后,確定是胎盤、胎膜組織沒排干凈,可開立子宮收縮劑促進子宮收縮以利排出,較嚴重者需使用胎盤鉗將子宮腔殘余物排出。子宮內膜發炎若是不及時治療,不僅容易造成子宮內膜受損,影響日后受孕的幾率,更可能引發嚴重的敗血性感染,不得不慎。
預防方式
若是生產時破水較久的媽媽,要密切注意產后是否有腹痛、發燒、異常膿狀和惡臭的分泌物等,盡早確定子宮內膜是否有發炎癥狀。此外,為促進子宮收縮并盡快排盡滯留胎膜組織,媽媽應按摩子宮以促進子宮收縮,并正確做好產后衛生護理。
如廁后宜進行子宮按摩
媽媽可在每次上完廁所后按摩子宮,因為有時膨脹的膀胱會阻礙子宮收縮,在如廁后用一只隻手掌壓在肚子上做環狀按摩(即繞圈),直到子宮變硬即可停止。
以上就是對產后應注意的問題的介紹,現在應該是有了解了吧,一定不要忽視了對產后的護理的注意,希望本文對您有幫助,希望每個新媽媽都能健康。
-
寶寶拉稀要怎么辦我們都知道在生活中可能很多小孩子都會出現一些拉肚子的,而且拉住的情況下也會影響到孩子的身體健康,甚至可能會造成寶寶出現一
-
產后便秘無法得到緩解會帶來哪些后果女性在接受正常的分娩后,為之身體得到了極大放松,但生活中有很多產后女性卻出現了其他的身體疾病影響,其中產后便秘就是極其嚴
-
產后奶水不足怎么辦 產婦產后催奶的方法對寶寶進行母乳喂養可以提高寶寶的免疫力,促進孩子的生長、發育,是最好的喂養方式之一,但是有些產婦在產后卻發現奶水不足,寶
-
產婦上火后吃什么降火呢對初次進行生育的女性,產后為了讓乳汁得到充足和及時讓寶寶得到吸收,此時的產后女性會胡亂大量的攝入高蛋白、高熱量等食物,殊
-
產后便秘可否服用瀉藥呢產后如果不加以更好的調養好身體,為之隨時給身體帶來的危害是極大的,其中最為受影響的要屬便秘疾病了,使其發生后導致女性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