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媽媽注意:月子不能只坐著
坐月子是女性健康的一個轉折點,是產后最關鍵吃一個階段,需要好好的調理,據說月子期間不能用力、不能做家務,要臥床休息,否則會患上子宮脫垂。
真相:民間所說的“坐月子”,在現代醫學上對應的是產婦身體恢復產前狀態所需的“產褥期”。產褥期確實是一些媽媽的多事之秋,很多產后并發癥會在這一時期出現。新媽媽在產褥期需要得到呵護是沒錯,但月子絕不是“坐”出來的。在充分休息恢復身體的同時,應當鼓勵媽媽及時下床活動,這樣不僅可以使身體精力充沛,更可促進產后恢復。
子宮脫垂,可能有
支持盆腔器官的組織如果薄弱或受損,會使這些器官脫離正常位置,甚至脫出體外,這就是所謂的盆腔器官脫垂,比如子宮脫垂、陰道脫垂、直腸脫垂等。一般情況下,衰老是發生盆腔器官脫垂的主要原因,另外還有許多其他潛在因素,包括肌張力下降、絕經和雌激素水平降低、多次經陰道分娩、肥胖、有家族遺傳傾向(結締組織疾病)、骨盆外傷或既往手術史、反復負重,長期便秘,咳嗽等疾病。
老人常說,坐月子期間不能用力,否則會患上子宮脫垂。大概是因為舊時婦女大多都有多次陰道分娩的經歷。多次分娩加之助產技術的落后,容易造成支持子宮和宮頸的韌帶發生損傷,對子宮的支持固定力減弱。加上產后從事洗尿布、洗菜這類會使腹壓增加的蹲式勞動,更容易使子宮被推離正常位置,發生子宮脫垂。
現今我國女性大多只生一胎,助產術也發生了巨大進步,由于分娩時損傷導致的臟器脫垂已經大大減少。只要在產褥期避免搬運重物等需要屏氣用力的重體力勞動,適當的活動不但不會造成子宮脫垂,反而有利于子宮位置的恢復。相反,如果產婦遵照舊習俗,“坐月子”時一直臥床,會增加發生子宮脫垂的風險。
長期臥床,增加子宮脫垂風險
許多人認為產婦體質虛弱,需靜養,讓她們長期臥床,甚至連飯菜都端到床上吃,其實這種做法弊多利少。
因為膀胱肌張力降低,對膀胱內壓的敏感性降低,加上外陰切口的疼痛等影響,產婦容易并發慢性尿潴留。這時如果長期臥床,在重力的作用下,充盈的膀胱會向后推擠子宮。再加上分娩結束后一段時間,子宮尚未恢復正常的前傾位,因此便更容易處于后位。這時子宮軸與陰道軸方向一致,當腹壓增加(如咳嗽、用力排便)時,子宮會沿陰道方向下降而發生脫垂。[1]
產后長期臥床,還會使得腸蠕動減弱。一些月子習俗常常使得產婦的飲食里缺乏纖維素。這些都容易造成產婦便秘。便秘時用力排便的動作會導致腹壓的升高,增加發生子宮脫垂的風險。
更大的風險,可能危及生命
臥床不動,不單單是子宮脫垂的問題,還會有更大的風險。
產婦在懷孕和產后的一段時間里,血液都處于高凝狀態。如果較長時間不活動甚至長期臥床,血液很容易在下肢靜脈等血流緩慢處凝集,形成下肢靜脈血栓,出現下肢浮腫、疼痛的癥狀。如果下肢靜脈血栓發生脫落,隨血流運動回到心臟,可能會阻塞肺部血管,造成“肺栓塞”。這是最危險的并發癥之一,可能危及生命!所以,盡早下床活動是非常必要的!
什么程度的活動是合適的?
產后活動應當循序漸進,早期下床慢步行走即可,適應之后再逐漸增加運動的強度。一般情況下,產后6-12小時就可起床輕微活動,產后第二天便可在室內隨意走動并練習產后體操,有利于體力恢復,同時預防便秘和尿潴留。行會陰側切或者剖宮產的產婦可以適當推遲活動時間。等到拆線后傷口不感疼痛時,也應該練習產后體操。常用的動作有“橋”式運動、骨盆傾斜運動、伸展運動、收腹運動等,具體的操作建議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進行。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就是關于月子不能只坐著的詳細講解,希望各位新媽媽們在產后產后應當盡早下床活動,但應避免屏氣用力增加腹壓的動作。常期臥床不但不利于產后恢復,增加子宮脫垂的風險,還有可能引起致命的肺栓塞。
-
坐月子能洗頭洗澡啊在生完寶寶的時候,我們都知道身體也是非常虛弱的,而且這個時候就應該要多注意自己的身體的健康的問題,我們都知道很多人的頭發
-
夏天怎么坐好月子 夏天坐月子吃什么好很多產婦都是在夏季的預產期,在這個季節天氣炎熱,不利于產婦坐月子,但是不坐好月子又不利于產婦的身體恢復,那么夏天怎么坐好
-
女性春季坐月子可以食用哪些水果坐月子是女性很重要的時期,特別是在春季這樣氣溫極不穩定的環境里,所以積極的多給身體增補些有營養的食物和水果,為之讓身體盡
-
根據體質安排月子飲食更科學產后女性身體會處于虛弱的狀態,通過坐月子可以幫助新媽媽盡快的調整好身體狀況。我在月子期間飲食如何安排是很多朋友很關注的問
-
夏季坐月子“學問”多 避免焐中暑在我國,新媽咪產后坐月子是一件常見的事情。炎熱的夏季,新媽咪們坐月子也是十分辛苦的,需要知曉一些有關坐月子的常識。夏季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