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況必須實施剖宮產?
說到生產方式,我們會想到順產和剖宮產。雖然順產是最佳的生產方式,但是出現一些特殊情況的時候也不得不采取剖宮產。剖宮產是一種挽救的措施,施術得當可以挽救母子的生命。那么哪些情況需要進行剖宮產呢?
孕婦出現這種情況要做剖腹產
胎兒窘迫
大部分的胎兒窘迫可通過胎兒監視器看到胎兒心跳不好,或是在超聲波下顯示胎兒血流有不良變化,如果經過醫師緊急處理后仍未改善,則應該施行剖宮產迅速將胎兒取出,防止發生生命危險。
產程遲滯
產程遲滯是指產程延長,在產科學上有很明確的定義及分類。通常宮頸擴張的時間因人而異,但初產婦的宮頸擴張時間平均比經產婦長,需14~16小時,超過20小時稱為產程遲滯。遇到這種情況的產婦最辛苦,因為陣痛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才不得已改為剖宮產,等于是產前陣痛和術后痛都必須經歷,共痛了兩次。
骨盆狹窄或胎頭與骨盆腔不對稱
產婦如果有骨盆結構上的異常,比如小兒麻痹患者、有骨盆骨折病史、身材過于嬌小或侏儒癥患者,由于骨盆出口異常無法讓胎兒順利通過,故應該采取剖宮產。
胎頭與骨盆腔不對稱是相對性的,也就是說即使產婦本身的骨盆腔無異常也不狹窄,但因為胎兒的頭太大,無法順利通過產道,也必須實行剖宮產。
胎位不正
初產婦胎位不正時,應以剖宮產為宜。一般而言,初產婦若在足月時已經確認胎位不正,可事先安排剖宮產的時間;但如果是陣痛開始后才發現胎位不正,可能要直接安排緊急手術。不過,若是屬于臀位的胎位不正,并且產婦本身有陰道生產的意愿,仍然可以利用各種助產方法嘗試,但臀位陰道分娩還是具有較高的危險性,因此要和主治醫師討論其優缺點才可實行。
多胞胎
如果產婦懷的是雙胞胎,且胎兒胎位都是正常的,可以嘗試自然生產,但若是三胞胎或更多胎的懷孕,建議優先考慮剖宮產。
剖腹產后要注意護理
1)手術剛結束
采取側臥位,使身體和床成20~30角,這個姿勢可以減輕對切口的震動和牽拉痛。
不宜平臥,手術后麻醉藥作用消失,產婦傷口感到疼痛,而平臥位子宮收縮的疼痛是敏感,故應采取側臥位,使身體和床成20-30度角,可將被子或毛毯墊在背后,以減輕身體移動時對切口的震動和牽拉痛。
2)術后3、4個小時
大約3、4個小時后知覺就恢復了,可以練習翻身、坐起,24小時后拔掉導尿管,下床慢慢活動。
3)術后6小時
術后6小時內應禁食,以后逐步增加食量。
剖腹手術時腸道不免要受到刺激,胃腸道正常功能被抑制,腸蠕動相對減慢。如多食會使腸內代謝物增多,在腸道滯留時間延長,這不僅可造成便秘,而且產氣增多,腹壓增高,不利于康復。
此外,少吃魚。據研究,魚類含一種有機酸物質,它有抑制血小板凝集的作用,不利手術后的止血及傷口的愈合。忌辛辣刺激食物。宜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這也是剖腹產后的注意事項。
4)術后5、6天
術后5、6天可以出院,注意陰道出血量,會比自然產多1~3倍,如果不適及時通知醫生。
剖宮產必經是一個手術,術后我們要精心的護理產婦,注意傷口的恢復情況,如果出現傷口感染,那么就要及時的處理,避免并發癥的出現。
-
這5類孕婦,剖腹產的可能性更大我們都知道在現在的這個生活中,每個人的生活節奏也是越來越快了,好多人在吃東西的時候,并不是他們的作業,肯定會導致自己到了
-
盤點那些剖腹產“后遺癥”在以前,剖腹產一直是產婦在無法順產的情況下才使用的生產方式,可是現在情況完全不同了,很多能夠順產的產婦還是會選擇剖腹產。
-
產后如何順利排出第一次小便女人生孩子是一件大事,真是痛并快樂著。許多新媽媽生好小孩后碰到的一大問題就是產后第一次小便的問題。第一次的小便遲遲排不出
-
如何預防剖腹產后疤痕增生為了能給寶寶健康安全的營養供給,產婦媽媽一般會選擇用母乳喂養。為了保證母乳的供應和質量,哺乳期不能隨便濫用藥物。但是剖腹
-
剖腹產一周飲食該如何安排很多孕育由于各種原因采用剖腹產,隨著醫學科技的發展,剖腹產不是很大的手術。但畢竟是手術,飲食上還是有很多禁忌的。飲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