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早教要趁早
著名的生理、心理學家巴甫洛夫曾說過:嬰兒從降生的第三天開始教育,就遲了2天。。。所以對新生寶寶的早教應該趁早。
對于巴甫洛夫表達的這個觀點,我們要從兩個層面去理解:第一層含義是,提醒大家重視嬰兒的早期教育;是因為嬰兒的大腦從一出生開始就為接受“早教”準備了令人驚奇的條件!第二層含義是,提醒大家別錯過了人生的最早開端。而巴先生的這句話里所說的“教育”,卻常常被誤讀,被某些不良商家利用,弄得很多家長走進了“教育”孩子的誤區,閃卡、認字、背唐詩、學數學等等成了教育孩子的內容,識字卻不閱讀,造成了8%的小學生有閱讀障礙;背知識而不運用知識,造成了35%的小學生解決問題、應對突發事件的的能力低下;城市中,因為過早的接受知識教育,造成孩子厭學、感統失調、自閉癥的數據不斷上升。
所以,家長正確地解讀早期教育的目標和宗旨:是教家長,育孩子!教家長用科學系統的方法哺育、培育、孕育孩子!
嬰幼兒早期教育從“頭”開始
說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首先,我們得從“頭”開始,就是從嬰兒的大腦開始,從了解嬰兒的大腦與生俱來具備哪些物理基礎開始:
一、腦重量的發育水平
出生時,300~390克;
1歲時,900~950克;
3歲,1011~1040克。
14歲,相當于成人水平1350~1400克。
我們可以看到,在第一年里,腦重量的發育是最快的——增長了600克,增長速度是每天1.64克;而從3歲到14歲這漫長的11年間,腦重量的增長是450克。腦重量增長數據的巨大差異,足以說明嬰兒出生時腦部已經擁有日后所需的一切功能,只是不知道如何運用而已。
二、嬰兒神經元的發育狀況:(神經元就是腦細胞)
出生時,有1000億個腦細胞,它增長是以每分鐘25萬的速度遞增;科學家已確認出大約25種神經元;
突觸連接的數量才是決定大腦神經網絡的結構。在嬰兒出生時,約50萬億,相當于成人的1/10;3歲,1000萬億,是成人的2倍;14歲,和成人相當。
父母的遺傳基因,為寶寶的大腦勾畫了結構——奠定了構造的基礎,這個基礎是孩子大腦神經細胞分布的一塊摸板;早期經驗則決定了突觸的連接方式和網絡結構。寶寶的第一次經歷→接受刺激,使大腦內的神經細胞連接起來→突觸連接。
根據維也納大學康士坦丁博士估算,人類的腦神經細胞數量約有一千五百億個,腦神經細胞受到外部的刺激,會長出芽,再長成枝(神經元),與其它腦細胞結合并相互聯絡,促使聯絡網的發達,于是開啟了信息電路,然而人類有95%以上的神經元處于未使用狀態,這些沉睡的神經元如果能夠被喚醒,幾乎人人都可以變成“超人”。嬰兒天生有一個適宜學習的大腦,但適當的環境刺激和幫助是不可缺少的。
早教的原理就是遵循大腦發育,就是尊重科學,有科學作為準則,我們的行動就會更準確!
必須為寶寶做的五件事
接下來,我們來學習必須為嬰兒提供的五大刺激是:一、視覺刺激;二、言語刺激;三、觸覺刺激;四、反射刺激;五、聽覺刺激。這就是家長必須要為寶寶做的科學早期教育的五件事。
第一件事、視覺刺激——就是給寶寶看黑白圖片。
視覺刺激為什么那么重要,一是因為人的大腦有12對腦神經,負責視覺神經就有三對。而其他的嗅覺神經、聽覺神經都是一對,著名的嬰幼兒教育專家程淮教授就說過一句話:給寶寶提供視覺刺激,就是在為寶寶的大腦做按摩;二是因為嬰兒的視覺偏好他們喜歡看黑白圖片,尤其是靶心圖和人臉;三是視覺神經網絡的發展特點:當她注視著你的時候,她的視網膜上的一個神經細胞就與大腦視覺皮層的另一神經細胞聯系起來,這種聯系將會持續一生。你的面部影像已在嬰兒的大腦中留下持久的記憶。
視覺刺激的三步曲:
第一步曲——注視力的訓練:讓寶寶看第一張圖片,并說出卡片的名稱,直到他視線離開卡片,再換下一張來吸引他的目光注視,依次類推,直到看完一組,一周換一組。
第二步曲——追視力的訓練:當寶寶注視到卡片后,就開始在寶寶眼前弧線移動卡片,讓寶寶用目光來追視卡片,直到他不再追著看,便可以換下一張了。還可以上下左右的移動卡片。
第三步曲——短時記憶力的訓練:當寶寶注視到卡片后,以一張卡片停留一秒鐘的時間,循環地出示卡片。
第二件事、言語刺激——①就是跟寶寶說話。②養成每天為寶寶閱讀的習慣。(朗讀故事、短篇散文)
為寶寶提供豐富的言語刺激的“十一字方針”:“做到哪,說到哪;看見啥,說啥”。它是幫助寶寶積累文字信息和豐富語言結構、建立良好的言語思維的一把金鑰匙,并告訴自己:從今天開始我就是一個“說話的機器”。
腦科學原理:當嬰兒聽到“媽”時,她耳朵中的一個神經細胞就會立即釋放出一種稱為“神經遞質”的大腦化學物質,將“媽”這個音的電子訊號傳送至聽覺皮層的一個神經細胞。從此,“媽”這個音就在她大腦的一組細胞中永久記錄下來,這組細胞將永遠不會對其他聲音作出反應。而腦細胞的存在機制是優生劣汰的,
第三件事、觸覺刺激——給寶寶做按摩、提供不同質地的物體供寶寶抓握(直徑2厘米的棒狀物體如牙刷、菜桿、捏響棒、毛巾卷等)
第四件事、反射刺激——就是對寶寶本能的反射給予刺激。
運用“一分鐘刺激法”對寶寶的行走反射、爬行反射、抓握反射、頸直肌抬頭反射給予刺激,讓寶寶的潛在的能力得以實現,并成為技能。
“一分鐘刺激法”:每天用一分鐘的時間給予寶寶刺激。行走反射的刺激方法——撓腳底;爬行反射的刺激方法——左右腿逐個往前推;抓握能力的刺激方法——給予不同質地的物體讓寶寶抓握。
第五件事:聽覺刺激——聽不同的人、不同的物體發出的聲音、不同的語種的兒童歌曲或經典歌曲。
每天做好這五件事,就是最符合嬰兒大腦發育的科學早教,就是最適宜嬰兒身心健康發展的早教!
-
孕期胎教大全在現在這個綜合我們都知道懷孕的時候也是非常高興的,尤其是第一次做爸爸媽媽的時候,是不是感覺特別的激動呢,可能很多人都是因
-
撫摸是一種簡便有效的胎教在妊娠期間,孕媽媽可以經常撫摸一下腹內的胎兒,不僅可以激發腹中胎兒運動的積極性,而且還可以感覺到胎兒在腹內活動時發送給孕
-
孕婦該怎樣與胎兒對話?與腹中的胎寶寶交流是準媽媽在懷孕期間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因為與寶寶更多的交流能夠讓寶寶更聰明,增加彼此之間的感情。那么準
-
音樂胎教,開發寶寶智力每個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寶寶聰明、再聰明一點,因此把寶寶的智力開發提前到了胎兒時代。孕婦妊娠期經常聽清新愉快的樂曲,對胎兒大
-
早期閱讀胎教利于寶寶智力發育都說十個月的胎教勝過十年教育,可見胎教對于胎寶寶日后智力的發育非常有幫助。且新的研究表明,孩子留在母親的子宮里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