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養胎之中醫實用方法推薦
孕期養胎要怎么做呢?養胎育嬰都需調護神氣;婦女懷孕后,一要注意根據妊娠的月份不同,隨時更換食譜;二要隨著季節的變化,在飲食上有所差異。下面我們來看看中醫養胎的使用方法。
養胎育嬰都需調護神氣
中醫學歷來把形、神、臟腑視為合一的整體,從而創立了精神致病理論。《內經》中“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的論述就是這一理論的高度概括。中醫的病因學一直認為七情失調是重要的發病因素之一,即使六淫為患也常有精神因素摻合在內。針對這一發病環節,中醫學相應地創立了調神理論,成為中醫防病治病的特色之一,千百年來有效地指導著臨床實踐。
(1)養胎——孕婦須調神。中醫的養胎之說始于《內經》。至北齊,徐之才已有專著《逐月養胎法》問世,較系統地論述了中醫對胚胎生長發育過程的認識及孕期衛生保健和孕期疾病的防治等問題。其基本內容與現代醫學的“胚胎學”和“圍產醫學”頗有相似之處,尤其是書中提出“外象而內感”的論點,強調母體的精神心理變化能直接影響胎兒的生長和發育及生后小兒的性格特征的形成。這一觀點對后世的影響較大。孫思邈等人將其發揮成“胎教”學說,所論頗詳。歷代醫家均把調治心神視作養胎的重要手段之一,自始至終貫穿于種子(受孕)、胎前(妊娠)、臨產、產后諸過程中。
◆胎前(妊娠)——兩精相搏,合而成形。由受精卵發育成胎兒是一個非常重要而復雜的過程,古人已認識到在此過程中孕婦的精神因素對胎兒健康的影響。如《產孕集》說:“孕藉母氣以生,呼吸相通,喜怒相應,一有偏倚,即致子疾。”又曰:“氣主于心,心之神主內而應外,外有所接則神動而氣隨之……故妊子之時必慎所感。”認為孕婦和胎兒是一個整體,氣血息息相通,七情能影響孕婦氣血,繼則可影響胎兒。因此孕婦養胎必須調神,這是在妊娠期,中醫心身醫學的基本思想。為此,歷代醫著對孕婦調神養胎的內容論述較廣,大致可概括為節欲、怡情、胎教三方面。這三方面相互聯系不可分割,但各有側重。
◆節欲。偏重于性的心理調節,這對養胎極為重要。《達生篇》云:“受孕后最宜節欲,不可妄動致擾子宮。……即幸不墜,生子亦必愚魯而多疾患矣”,嚴正指出了孕期交合的危害性。《幼幼集成》也說:“婦人懷孕……以淫欲最所當禁;蓋胎在胞中全賴氣血育養,靜則神藏,若情欲一動,火擾于中,血氣沸騰,三月以前犯之則易動胎小產。”臨床早孕流產病例中與受孕后不注意節欲有關者頗多。
◆怡情。側重于穩定情感。孕期“靜形體,和心態”有利于胎兒健康成長。古人主張孕婦應做到“無悲哀,無思慮驚動”、“無大言,無號哭”,喜怒哀樂適可而止。這是中醫臨床經驗的總結。現代醫學研究認為孕婦情緒過分緊張,腎上腺皮質激素就會增高,而腎上腺皮質激素有明顯的阻礙胚胎某些組織聯合的作用,因而可引起胎兒畸形,如唇裂、腭裂、先天性幽門狹窄等,也易導致早產和低體重兒。有人發現當孕婦情緒激動時胎動就增加,如果激動時間延長,胎動也隨之延長,有時甚至可達正常胎動的10倍。往往會引起胎兒循環障礙,影響胎兒發育甚至造成胎兒死亡。
中醫養胎,除了養身還講究養氣、養神,這些都是有科學依據的。因此,準媽媽們想要養胎,不妨參考以上中醫養胎法。
-
寶寶日常保護眼睛的5個方法眼睛就是心靈的窗戶,想想很多人都知道,每個人都特別希望寶寶的眼睛更加健康的,汽車生活中有一些小方法都可以幫助這個寶寶的,
-
什么?胎動厲害等于孩子活潑嗎?有些準媽媽反應,在懷孕期間總感覺胎動很厲害,這是不是說明孩子活潑呢?對于胎動越厲害,孩子的性格就越活潑的說法,婦產
-
孕期感冒竟致女嬰患白內障懷孕時患重感冒未就醫,女兒出生后雙眼瞳孔出現白點,到醫院檢查后發現患了“雙眼先天性白內障”。可見,孕期感
-
2類孕婦貧血癥對胎兒的危害有哪些?孕婦貧血對對孕婦以及胎兒的影響都是巨大的,孕婦貧血嚴重會導致早產、流產或是胎死腹中。因此孕婦要做好貧血的預防,孕婦貧血一
-
“夜貓子”準媽媽會對寶寶有哪些影響呢現在的年輕女性,特別是孕期仍在堅持工作的準媽媽很多都有熬夜、晚睡的習慣,看看書、上上網,什么時候困什么時候再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