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慎用藥,寶寶才健康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每個“準媽媽”都是重點保護對象。但人吃五谷雜糧,懷胎十月誰能保證沒個頭疼腦熱,孕期用藥的安全性向來備受關注。為此,《生命時報》記者采訪了上海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產科主任徐先明教授。
“反應停”造成萬名畸形
徐教授說,提起孕婦用藥安全問題,就不能不談到著名的“反應停”事件。該藥于上世紀50年代末上市,用于緩解早孕反應,它給人們的第一印象是療效確實、副作用小,許多孕婦在它的“保護”下,免于晨吐等早孕反應。但就是這種貌似“安全”的藥物,從上市到退市,短短2年間,竟然“造就”了上萬名短肢畸形的“海豹兒”。
自那以后,一些國家相繼開始實行孕期用藥分級制度,其中以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制訂的標準最為明確、科學、合理,在臨床上一直被奉為經典。該標準在動物試驗和臨床經驗的基礎上,根據對胎兒的傷害程度,將藥品的安全性分為五類。
分級不同,安全性各異
A類藥,對孕婦、胎兒都安全,多為維生素及礦物質類藥,如B族維生素、葉酸、維生素E、鈣片等。但是如果過量使用,同樣會對胎兒不利,如維生素A,若每日超過1.5萬國際單位,可導致胎兒顱面發育異常、先天性心臟病及神經系統畸形;
B類藥,對孕婦比較安全,對胎兒的危險證據不足或不能證實,如胃復安、青霉素、大部分頭孢類等藥物;
C 類藥,僅動物實驗顯示,會造成胎兒畸形或死亡,但無懷孕婦女的研究數據,使用時仍須謹慎考慮對胎兒的潛在危險。如阿司匹林、撲爾敏、地塞米松等;
D 類藥,有確切證據表明,對人類胎兒存在危險,僅在孕婦生命受到威脅,或患有嚴重疾病非用不可時方可使用。如四環素、一些孕激素以及抗癲癇藥等;
X 類藥,在動物或人類中的研究中已表明可致胎兒異常,明確規定已懷孕或可能懷孕的婦女禁用,如氯霉素、米非司酮、避孕藥等。
用藥避免多處方、大劑量
因此,徐教授指出,婦女在孕期應盡量避免隨意用藥,即使非處方藥也不一定都安全無害。此外,正值育齡的已婚女性,服藥前也應明確自己是否懷孕,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害。
但妊娠中難免會生病,如感冒、腹瀉、尿路感染等,此時,是為了胎兒強忍病痛,還是服用藥物呢?徐教授認為,孕婦可先選擇對癥的B類和C 類藥,按常規劑量、常用療程及常見方法去服用,一般對胎兒影響不大。但應盡量避免多處方、大劑量用藥。如病情復雜、危重,危及孕婦的生命安全時,即使C 、D 類藥,也要果斷使用,以免貽誤病情。因為,不只藥物會致畸,若治療不及時,發生病毒感染或其他危險情況,也會導致胎兒畸形。
-
孕婦出現瘙癢怎么辦呢現在步入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因此有些對于花粉過敏的人們要重視起來的,尤其是孕婦朋友們,孕婦出現過敏在治療的時候,對于
-
孕婦感冒應該吃什么藥?孕婦感冒應該吃什么藥?孕婦在懷孕期間經常會受到疾病的侵害,孕婦感冒就是常見的現象。孕婦感冒時如果吃藥不當的話,就會對胎兒
-
“造人”計劃需要男人補葉酸配合B族水溶性維生素葉酸是胎兒快速生長發育不可缺少的物質,孕婦缺乏葉酸會影響胎兒細胞分裂增殖,使胎兒發生神經管缺陷,主
-
歸納孕婦妊娠期常犯的20種“錯誤”大量產科統計、調查資料表明,孕期及分娩時發生的種種異常(流產、早產、難產等),很大一部分是孕婦自己忽視自我保健
-
孕婦補營養要學會“挑食”孕婦的營養狀況關系著未來寶寶的健康狀況,關于這一點,不少孕婦都有共識。因此孕婦要學會“挑食”,選擇性地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