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區分甲型流感和普通流感
近日,一例來自墨西哥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經上海轉機香港后被確診。之前,陜西西安藍田縣前衛鎮63名師生發生B型流感疫情……目前正是流感高發季節。不少市民出現感冒、發熱就擔心,甲型H1N1流感和普通季節性B型流感,到底該如何分辨、如何預防?春季萬物復蘇,“病毒”也在蠢蠢欲動,流腦、麻疹、水痘、腮腺炎、猩紅熱、風疹、流感、手足口病等都不安分。有專家稱,未來一到兩周是甲型H1N1病毒防控的關鍵。本期健康周刊特邀防控甲型H1N1流感專家組專家、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巫善明教授和新華醫院急救中心副主任潘曙明教授、王麗娜醫生為市民解惑答疑。
1、A型流感 VS B型流感:
大規模流行主要是甲型流感
在春季傳染病中,流感是與人最“親密接觸”的傳染病。世界各地均有流感發生,每年全球流感罹患率成人大約為5%至10%,兒童大約為20%至30%。潘曙明教授說,流感不同于平時常說的“感冒”。流感,即流行性感冒,包括A型和B型流感病毒。引起大規模流行和全球性大流行的主要是A型,且無明顯季節性。這次墨西哥等全球發生的流感疫情就是 A(H1N1)型流感,我國將其改稱為甲型H1N1流感。
相對而言,B型流感病毒引起流行和散發,病情相對較輕,且以冬春季較多。起病急,潛伏期短,一般在1至4天,平均為2天。發病后1至7天有傳染性,病初2至3天傳染性最強。雖然流感可致死,但死亡率低,多數患者可在一到兩周內恢復。噴嚏、鼻塞、流涕、咳嗽、咽干、咽痛等鼻咽部癥狀較輕,但全身癥狀較重,還伴有高熱、頭痛、全身酸痛和眼結膜炎等,主要通過接觸和空氣飛沫傳播。由于其變異率高,人群普遍易感。專家提醒,流感病毒最容易在兒童中傳播,5至9歲兒童的感染率和發病率最高。其它易感染流感的人群還包括:老年人;患有肝、腎、心等慢性疾病的人群;經常接觸流感人群的醫護人員和兒童。
但嚴重發病和死亡的病例,在老年人和特定的高危人群中更為常見。
2、流行性感冒 VS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病情輕、病程短、可自愈
最近,不少市民因為天氣冷熱變化大,出現流鼻涕、打噴嚏等傷風、感冒癥狀,甚至還擔心:是否也患了流感?
不同于流行性感冒的是,普通感冒屬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種類型,其病原體與流感不同。潘曙明教授說,普通感冒通常病情較輕,病程短,可自愈,預后良好。但由于發病率較高,不僅影響工作和生活,有時還可伴有嚴重并發癥,并具有一定傳染性。
普通感冒多為散發,且可在氣候突變時小規模流行。不僅起病較急,主要表現為鼻部癥狀,比如:打噴嚏、鼻塞、流清水樣鼻涕,也可表現為咳嗽、咽干、咽癢或燒灼感等。一般在2至3天后鼻涕變稠,可伴咽痛、頭痛、流淚、味覺遲鈍、呼吸不暢、聲嘶等,嚴重者還可有發熱、輕度畏寒和頭痛等。一般經5至7天后可痊愈。
3、病毒感染性疾病 VS流感:
病毒感染性疾病前期表現與流感類似
不得不提醒市民的是,許多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前期表現都與流感類似,比如:麻疹、脊髓灰質炎、腦炎、肝炎、心肌炎、水痘,甚至手足口病等。這些傳染病在患病初期,均可有發熱、鼻塞、頭痛等“流感樣”癥狀,但不能僅憑癥狀就理所當然地把它當作流感來對待,尤其在發病一周內,如果呼吸道癥狀減輕或出現新癥狀,就有必要進行相關實驗室檢查,以免誤診。
比如:好發于兒童,特別是學齡前兒童的急性傳染病——水痘和手足口病,早期癥狀就和流感相似。水痘的潛伏期為14至15日左右,起病急,中度發熱(38℃左右),并持續1至2天,還伴有頭痛、流涕、咳嗽等癥狀。但一般經過數小時到1天即見發疹,最初在腹部或背部出現蚊子咬了似的紅色小疹點,開始時僅有1至2個,數小時后就發展到手腕和腿部等處,一部分變成水泡(由小米粒到綠豆大小)。
6個月以內的嬰兒由于獲得母體抗體,發病較少,且一次發病可終身免疫;10歲以上的孩子患了水痘,易發生高熱,發疹也多,癥狀較重,還會留下斑痕。水痘患者為主要傳染源,傳播途徑主要是呼吸道飛沫或直接接觸傳染,也可接觸污染的用物間接傳染。自水痘出疹前1至2天至皮疹干燥結痂時,均有傳染性。而手足口病主要表現為低熱,伴有流涕、厭食、咽痛、腹痛等全身癥狀,出疹部位為口腔粘膜、手心、足趾背面、臀部皮膚,以及指、趾間的皺褶處,病程一般為7至10天。
專家提醒
易感人群接種疫苗多為10至11月
由于流感病毒抗原性變化較快,人類無法獲得持久的免疫力。因此,每年都有流感暴發發生,每年都必須設計新的流感疫苗,從而使之與正在傳播并預期可能引起下一次流行的病毒相匹配。在流感流行季節,接種流感疫苗不僅能減少25%至39%的住院人數,還可使總死亡率降低39%至75%。
1、A型流感 VS B型流感:
大規模流行主要是甲型流感
在春季傳染病中,流感是與人最“親密接觸”的傳染病。世界各地均有流感發生,每年全球流感罹患率成人大約為5%至10%,兒童大約為20%至30%。潘曙明教授說,流感不同于平時常說的“感冒”。流感,即流行性感冒,包括A型和B型流感病毒。引起大規模流行和全球性大流行的主要是A型,且無明顯季節性。這次墨西哥等全球發生的流感疫情就是 A(H1N1)型流感,我國將其改稱為甲型H1N1流感。
相對而言,B型流感病毒引起流行和散發,病情相對較輕,且以冬春季較多。起病急,潛伏期短,一般在1至4天,平均為2天。發病后1至7天有傳染性,病初2至3天傳染性最強。雖然流感可致死,但死亡率低,多數患者可在一到兩周內恢復。噴嚏、鼻塞、流涕、咳嗽、咽干、咽痛等鼻咽部癥狀較輕,但全身癥狀較重,還伴有高熱、頭痛、全身酸痛和眼結膜炎等,主要通過接觸和空氣飛沫傳播。由于其變異率高,人群普遍易感。專家提醒,流感病毒最容易在兒童中傳播,5至9歲兒童的感染率和發病率最高。其它易感染流感的人群還包括:老年人;患有肝、腎、心等慢性疾病的人群;經常接觸流感人群的醫護人員和兒童。
但嚴重發病和死亡的病例,在老年人和特定的高危人群中更為常見。
2、流行性感冒 VS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病情輕、病程短、可自愈
最近,不少市民因為天氣冷熱變化大,出現流鼻涕、打噴嚏等傷風、感冒癥狀,甚至還擔心:是否也患了流感?
不同于流行性感冒的是,普通感冒屬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種類型,其病原體與流感不同。潘曙明教授說,普通感冒通常病情較輕,病程短,可自愈,預后良好。但由于發病率較高,不僅影響工作和生活,有時還可伴有嚴重并發癥,并具有一定傳染性。
普通感冒多為散發,且可在氣候突變時小規模流行。不僅起病較急,主要表現為鼻部癥狀,比如:打噴嚏、鼻塞、流清水樣鼻涕,也可表現為咳嗽、咽干、咽癢或燒灼感等。一般在2至3天后鼻涕變稠,可伴咽痛、頭痛、流淚、味覺遲鈍、呼吸不暢、聲嘶等,嚴重者還可有發熱、輕度畏寒和頭痛等。一般經5至7天后可痊愈。
3、病毒感染性疾病 VS流感:
病毒感染性疾病前期表現與流感類似
不得不提醒市民的是,許多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前期表現都與流感類似,比如:麻疹、脊髓灰質炎、腦炎、肝炎、心肌炎、水痘,甚至手足口病等。這些傳染病在患病初期,均可有發熱、鼻塞、頭痛等“流感樣”癥狀,但不能僅憑癥狀就理所當然地把它當作流感來對待,尤其在發病一周內,如果呼吸道癥狀減輕或出現新癥狀,就有必要進行相關實驗室檢查,以免誤診。
比如:好發于兒童,特別是學齡前兒童的急性傳染病——水痘和手足口病,早期癥狀就和流感相似。水痘的潛伏期為14至15日左右,起病急,中度發熱(38℃左右),并持續1至2天,還伴有頭痛、流涕、咳嗽等癥狀。但一般經過數小時到1天即見發疹,最初在腹部或背部出現蚊子咬了似的紅色小疹點,開始時僅有1至2個,數小時后就發展到手腕和腿部等處,一部分變成水泡(由小米粒到綠豆大小)。
6個月以內的嬰兒由于獲得母體抗體,發病較少,且一次發病可終身免疫;10歲以上的孩子患了水痘,易發生高熱,發疹也多,癥狀較重,還會留下斑痕。水痘患者為主要傳染源,傳播途徑主要是呼吸道飛沫或直接接觸傳染,也可接觸污染的用物間接傳染。自水痘出疹前1至2天至皮疹干燥結痂時,均有傳染性。而手足口病主要表現為低熱,伴有流涕、厭食、咽痛、腹痛等全身癥狀,出疹部位為口腔粘膜、手心、足趾背面、臀部皮膚,以及指、趾間的皺褶處,病程一般為7至10天。
專家提醒
易感人群接種疫苗多為10至11月
由于流感病毒抗原性變化較快,人類無法獲得持久的免疫力。因此,每年都有流感暴發發生,每年都必須設計新的流感疫苗,從而使之與正在傳播并預期可能引起下一次流行的病毒相匹配。在流感流行季節,接種流感疫苗不僅能減少25%至39%的住院人數,還可使總死亡率降低39%至75%。
相關文章
-
給寶寶用藥基本原則大家都知道小孩子可能會出現一些各種各樣的疾病,但是出現疾病的時候肯定會選擇一些藥物的方式,可是在選擇藥物的時候應該要多注
-
你的這些做法,可能導致孩子出現性早熟性早熟是指女童在8歲前、男童在9歲前呈現出第二性征發育的癥狀,會給孩子從身體到心理帶來極大的危害,因此作為家長,一定要了解
-
寶寶發生便秘后如何緩解呢寶寶在很小的時候,為之身體是非常虛弱的,所以積極的加以補充各種飲食營養,這樣才能更好的提高身體發育,但在其平時由于家長不
-
兒童用藥誤區 家長需警惕兒童的抵抗力較弱,經常會出現一些疾病,用藥治病也是常有的事情,那么你知道如何正確的給孩子用藥么?給兒童用藥是有一定的原則
-
兒童安全用藥三要訣 藥量要算好兒童的抵抗力較差,容易出現疾病威脅,必要的時候我們需要用藥治療,但藥物是有一定的副作用的,如果不能做單安全用藥,那么會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