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付寶寶夏季常見病小招式
大夏天的,孩子特別容易鬧病、腹瀉、腹痛、厭食、熱傷風……一旦得上,家長抱起就往醫院跑,結果就是最常見的一幕:滿頭大汗的爹媽抱著滿頭大汗的寶寶,醫院樓道里一連串的哭鬧聲:“我不打針!我不吃藥!”
瘦,面色蠟黃。這是記者對小寧的第一印象,這個不滿三歲的孩子,倚靠在媽媽的懷里,伸出兩個枯瘦的小胳膊,順從地讓對面的醫生反復推拿。
“總是消化不良,吃多少都不長肉,還有嚴重便秘。以前到處給孩子看病,各類藥吃了一堆,都不見起色。”說起孩子的羸弱體質,小寧的媽媽打開了話匣子。“今天是推拿捏脊的第三天,孩子的排便就已經恢復正常,太不可思議了!”她激動地說。
“孩子的皮膚嬌嫩,外用藥物或者按摩、捏脊等能夠更直接作用于機體,從而達到治療和預防兒童疾病的目的。”兒科主任王教授說。多數孩子在治療三次以后便已初見成效。
誰說生了病就一定要打針吃藥?敷塊熱毛巾治好腹痛,肚臍貼張膏藥治好腹瀉,捏脊治好孩子厭食……這些中醫的小辦法,對孩子的一些夏季常見病更有效,不信,您試試。
腹痛:熱毛巾可幫助緩解女
炎炎夏日,冷飲當道,脾胃受寒,再吹空調。寒氣的外侵與寒食的內攻,容易引起腸管痙攣,腹痛便成了家常便飯。
這種腹痛,大部分孩子不必往醫院跑,可以用熱毛巾進行熱敷,或者在肚臍上貼一張開胃貼,用不了多久,孩子就活蹦亂跳了。
腹瀉:試試肚臍貼貼敷法
寶寶拉肚子啦!別急著上消炎藥。腹瀉的同時常常伴有嘔吐,剛吃下去的藥沒準就吐出來了,而且還會造成抗生素的濫用。
中醫把常見的腹瀉分為四種:由于受了風寒或者過食生冷食物導致的風寒瀉;因腸胃積熱又外受暑濕引起的濕熱瀉;進食過多或者輔食喂養不當,也就是我們平日常說的積食引起的傷食瀉;最后便是體弱的孩子因為脾胃虛弱引起的脾虛瀉。
對于腹瀉寶寶,可采取肚臍貼敷的方法進行外用治療。每貼可在白天貼兩個小時,然后在晚上睡前再貼上,一般情況下三貼便可見效。寶寶肚皮嬌嫩,貼敷時間不宜過長。
對腹瀉后的寶寶,家長老想給他進補,燉雞燒魚,甚至給他買炸雞翅。且慢!孩子腹瀉的起因,就是腸胃不適,這時最忌諱的便是飲食油膩。給孩子做些清淡、易消化的濃小米湯或者山藥粥,才是養胃又消食的正道!
厭食:照貓畫虎試試捏脊
炎炎夏日,成人都免不了因為苦夏而食欲不振,孩子的厭食更正常了。這時,端著飯碗送到嘴邊,反而會加重孩子的厭食情緒,不如試試捏脊。
捏脊法
方法很簡單:讓孩子俯臥,然后捏脊者雙手半握拳,拇指對著彎曲食指的中節,食指抵住背部皮膚,從下開始捏起皮膚,向上捻動,直至大椎穴(頸后最高骨的下方凹陷處),共6次。
好多家長覺得,捏脊是件很復雜的事情,不易找到恰當穴位,其實,不需要精確的穴位定位,只要照貓畫虎,在大致的位置給孩子做些簡易的按摩,就能起到助消化、護腸道、提高孩子睡眠質量的效果。
熱傷風:推薦喝藿香正氣水
孩子“熱傷風”的原因多樣,太熱、沖涼水、空調溫度過低、長時間吹風扇等,所以,家長不要一律認為是“內火”大,讓孩子服用苦寒的“清熱藥”。這樣反而會引邪入里,加劇全身癥狀。
癥狀較輕時可用清暑化濕的藿香正氣水,內有積食或伴有腹瀉嘔吐的胃腸型感冒的孩子,可選用午時茶顆粒(沖劑)。
如果孩子發燒,可以按摩大椎穴(頸后最高骨的下方凹陷處),或者推清天河水(前臂正中線)。也就是用食、中兩指并攏,自腕推向肘;如果孩子鼻塞、流涕明顯,可揉按迎香穴(鼻翼中點兩側的鼻存溝中),掐揉列缺穴(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即拇指根部腕部的高骨上方約一橫指處),各穴操作約80次,就會有比較明顯的效果。
-
寶寶偏食竟然是這些原因導致的在生活中我們都知道,可能很多小孩子都會出現一些挑食偏食的一個現象發生的,所以這個時候應該要多注意,盡量的應該要避免寶寶出
-
寶寶有痰咳不出怎么辦呢大家日常都有發生咳嗽現象,有時在發生咳嗽時會夾雜著痰液,這一般對常人來說都是非常易咳出的,但對于年齡較小的寶寶來說在發生
-
小兒腹瀉的危害 夏季預防小兒腹瀉的方法夏季是小兒腹瀉的高發期,雖然引發腹瀉與小兒胃腸道未發育成熟、消化不良有關,但同時與喂養、衛生也有很大的關系,所以父母朋友
-
發生新生兒黃疸后如何治療可能大家都有聽說新生兒黃疸,使之在平時是非常常見的生理現象,對于剛出生不久的寶寶來說,由于體內血中膽紅素過高繼而引發皮膚
-
治療寶寶拉肚子的主要的偏方寶寶出現拉肚子的現象不是一個小問題,尤其是嬰幼兒出現拉肚子是會導致脫水的現象出現的,并且長時間的拉肚子也是會導致孩子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