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腦如何治療護理
乙腦患者病情發展迅速,應嚴密觀察病情發展,及時進行處理,尤其要抓好極期的搶救,堅持中西醫結合治療,加強護理工作,以提高治愈率和降低病死率。
乙腦的治療沒有特殊方法,支持療法和對癥處理是必不可少的,特別是目前γ球蛋白,干擾素或皮質類固醇激素的治療是起決定性作用的,治療和適當的護理相結合認真把好三關(高熱、驚厥、呼吸衰竭)并及時搶救,可使病死率下降。
一、急性期治療
1、一般治療和護理:乙腦患者起病急,病情短期內迅速加重,所以應嚴密觀察病情,及時護理。
2、對癥治療:高熱、驚厥及呼吸衰竭是危及患者生命的3種主要癥狀,且可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高熱增加耗氧量,加重腦水腫和神經細胞壞死,從而使驚厥加重,而驚厥又加重缺氧,致呼吸衰竭和加重腦部病變,體溫升高。必須及時進行處理。
3、抗病毒治療:對乙腦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抗病毒藥物,近來有報道干擾素、利巴韋林具有抗乙腦病毒的作用,其確切療效有待進一步證實。最近有報道使用單克隆抗體JEV-MCAb治療乙腦,取得較好療效,可為本病開辟一條新的治療途徑。
4、非甾體類抗炎藥(non-steroided anti-inflammatory drug,NSAID):臨床上常用于止痛與抗炎,也用于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除了能阻止前列腺素合成外,它的治療作用機制還不明確。近來有人應用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和水楊酸鈉來研究其在日本乙腦病毒在體內播散中的作用,結果發現該類藥物能抑制病毒在神經細胞和非神經細胞中的播散。NSAID可通過阻斷環氧化酶活力降低前列腺素水平,但這似乎與抗病毒效應不相關。日本乙腦病毒感染可致細胞外信號調節激酶的磷酸化作用下降,而下降的磷酸化作用又可被水楊酸鹽所逆轉,當細胞預先被絲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抑制物PD98059和SB203580處理后,水楊酸鹽則失去了其抑制病毒播散的作用,因此認為絲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經典途徑在水楊酸抗病毒效應機制中起重要作用。
5、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國內認為皮質激素類有減輕炎癥反應,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降低顱內壓及退熱等作用,但它可抑制細胞免疫,降低機體防御能力,增加繼發感染機會,因此主張早期短程用于重癥患者,達到抗炎退熱、減少腦水腫、保護腦血管屏障的作用。一般用地塞米松,成人10~20mg/d,兒童3歲以內為成人量的1/4、4~7歲1/3、8~12歲1/2,分次靜脈滴注或肌內注射,至體溫下降達38℃以下即減量停藥,療程以不超過5天為宜。有認為療效不顯著,又有降低免疫力的作用,故不主張用。
6、有其他繼發感染時可按病情選用抗菌藥物。
7、中醫中藥治療:急性期以清熱解毒為主,國內有報道用乙腦合劑(生石膏、知母、生地、赤芍、丹皮、鉤藤、僵蠶、全蝎、石菖蒲和大黃等)采用直腸點滴,對控制高熱、降溫止痙和鎮靜均優于單用西藥。
針刺止痙可選用人中、合谷、百會、足三里、涌泉等穴位,對呼吸衰竭患者可用針刺輔助治療,選云門、中府、膻中、涌泉及耳針交感、肺等穴位。此外強刺會陰穴并留針可增加對呼吸中樞的興奮。
二、恢復期的治療 恢復期需要加強營養,精心護理,防止褥瘡,避免繼發感染。根據患者癥狀做智力、語言、吞咽、肢體功能的鍛煉,可采用針刺、理療、按摩、推拿、體療等,佐以中藥口服。恢復期以養陰清熱為主,佐以益氣養陰、通經活絡的方法,除一般針刺穴位外,有用耳針、頭皮針、埋線及穴位注射等均有輔助作用。震顫、多汗、肢體強直可用苯海索,成人2~4mg/次,小兒1~3mg/次,2次/d或3次/d口服,或其他鎮靜劑,發生癲癇者治療與原發性癲癇相同,如有并發癥應積極治療。
-
寶寶偏食竟然是這些原因導致的在生活中我們都知道,可能很多小孩子都會出現一些挑食偏食的一個現象發生的,所以這個時候應該要多注意,盡量的應該要避免寶寶出
-
寶寶有痰咳不出怎么辦呢大家日常都有發生咳嗽現象,有時在發生咳嗽時會夾雜著痰液,這一般對常人來說都是非常易咳出的,但對于年齡較小的寶寶來說在發生
-
小兒腹瀉的危害 夏季預防小兒腹瀉的方法夏季是小兒腹瀉的高發期,雖然引發腹瀉與小兒胃腸道未發育成熟、消化不良有關,但同時與喂養、衛生也有很大的關系,所以父母朋友
-
發生新生兒黃疸后如何治療可能大家都有聽說新生兒黃疸,使之在平時是非常常見的生理現象,對于剛出生不久的寶寶來說,由于體內血中膽紅素過高繼而引發皮膚
-
治療寶寶拉肚子的主要的偏方寶寶出現拉肚子的現象不是一個小問題,尤其是嬰幼兒出現拉肚子是會導致脫水的現象出現的,并且長時間的拉肚子也是會導致孩子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