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腹瀉的小寶寶如何護理
新生兒患感染性腹瀉時是許多病原菌引起的如細菌、病毒及真菌引起,胎兒分娩時通過母親的陰道,細菌可以通過陰道進入胎兒口內引起感染。
新生兒一旦出現大便稀水樣次數瀕繁時,家長最為著急,不知所措,忙于喂水煮奶,給小兒喂多了怕加重拉稀,喂少了又怕寶寶餓壞了。部分新生兒生后幾天內還在醫院嬰兒室剛喂幾次奶水就拉稀了,甚至還伴有發燒。與感冒的醫務人員接觸不知不覺也發生了便稀次數增加,有時新生兒生后頭幾天很健康,但出院后母奶不夠添了一些牛奶,小嬰兒就受不了,大便次數增加而且水分多有臭味,這是什么原因呢?
生理性腹瀉寶寶的預防與護理
生理性腹瀉又稱為非感染性腹瀉,可以說是新生寶寶最常見的腹瀉了,多見于8個月內嬰兒。容易發生生理性腹瀉的寶寶往往體形較胖,常有濕疹,生后不久即腹瀉,大便次數增多且稀,但食欲好,無嘔吐及其它癥狀,生長發育不受影響。這樣的寶寶到添加輔食后,大便就會逐漸恢復正常。
另外,你們的寶寶才三個月,每天大便3-5次是正常的,不必擔心。不知你們的寶寶是否是用母乳喂養,喂母乳的寶寶大便次數是比喂牛奶的寶寶要多,不少喂牛奶的寶寶這時可能每天只排1-2次大便了,而喂母乳的寶寶每天大便次數可能多達四五次,且質地較軟。
生理性腹瀉一般均為輕度腹瀉,癥狀表現與腸道內感染性腹瀉基本相同。但因為此腹瀉多由喂養不當引起,所以寶寶會有明顯的抵制進食情緒,并在進食時出現溢乳或嘔吐現象。相比其他兩者,腹瀉寶寶的精神較好,一般也無明顯發熱現象。這類腹瀉危險性也遠較其他二者為低,一般在去除病因后即可自愈。其預防與護理同樣可作為其他兩種感染性腹瀉的有效補充。
● 單一喂養
注意寶寶飲食的單一與穩定性。有條件自然推薦母乳喂養,如果寶寶喝配方奶,應讓寶寶喝固定的品牌,不要隨意更換,以免寶寶不適應。如必須為寶寶選擇另一種品牌的奶粉,則要注意換奶粉過程中寶寶是否有不適的腸胃反應,若有不適情形,應立即停止更換。
● 中性溫度
寶寶小肚子對溫度的變化極其敏感,過高或過低都可能引起腹瀉。具體來說,一個出生24小時的足月新生寶寶,最適合的環境溫度為31℃~34℃;而體重小的未成熟寶寶,要求溫度相對較高,為33℃~35℃。出生4~7天后的足月寶寶需要的中性溫度為31℃~32℃,而未成熟寶寶需要的中性溫度則為32℃~34℃。新生寶寶所在房間的溫度最低限度也要維持25℃以上。
● 稀釋進食
無論是母乳還是其他奶類喂養,當寶寶發生腹瀉時,均可用煮沸過的糖鹽水摻入適當稀釋奶質后再行喂養。一般多采取奶和糖鹽水1∶1的比例,并適當增加喂奶次數。這樣既有利于補充寶寶流失營養與水分,又可避免加重寶寶腹瀉程度。
● 營養米粉
給寶寶服用營養米粉治療腹瀉,既方便又奇效。因為其中含有高濃度的碳水化合物,可增加水鹽的吸收。但要注意米粉熬得不要太稠也不要過稀。飲用的次數和用量要與腹瀉的次數成正比。腹瀉好轉后,仍需堅持飲用兩三天米粉,補充體內損耗的水分和營養,使腹瀉徹底痊愈。
● 臀部護理
無論新生寶寶患上何類腹瀉,都必須隨時注意臀部護理。每次便便后要記得沖洗臀部,洗后在肛門周圍和臀部涂上護臀霜、植物油或鞣酸軟膏以防尿布疹的發生。使用布尿布的寶寶,尿布洗凈后也應煮沸消毒。
腸道內感染性腹瀉寶寶的預防與護理
腸道內感染主要發生在人工喂養或混合喂養的新生寶寶,因奶具不潔而導致病從口入。多由病毒、細菌、真菌及寄生蟲引起,以前兩者多見,如人類輪狀病毒、大腸桿菌和痢疾桿菌等。此病情最常發生在醫院育嬰室,病菌經過媽媽產道時傳給新生寶寶,然后由醫護人員的手將細菌擴散開去。
腸道內感染性腹瀉潛伏期短,發作快,癥狀重,常常威脅寶寶生命!患此類腹瀉的寶寶多有伴嘔吐及發燒(體溫可達39℃~40℃)、面色發灰、哭聲低弱、精神萎靡、體重銳減、尿少等,作為媽媽分辨此類腹瀉的最明顯標志是:寶寶腹瀉時會排出呈黃綠色水樣便便,有擊拍聲,向外濺射,且腥氣奇臭,一天大便次數多達10次左右,并極容易出現脫水癥狀。
腸道內感染性腹瀉由于發作快,病癥嚴重,對于新生寶寶的健康甚至生命,都會造成相當大的威脅,所以要想避免這種危害,爸爸媽媽的關鍵就在于正確預防。
● 母乳喂養
不潔凈的人工喂養是造成腸道內感染性腹瀉的最大原因。所以,我們首先提倡母乳喂養,不但能幫助寶寶遠離腹瀉隱患,還能增強寶寶對各種病菌的抵抗力。但需注意的,母乳喂養的媽媽在喂奶前同樣也要先清洗乳房,一般用溫水洗凈即可。
● 嚴格消毒
如果實在缺乏母乳喂養的條件,那就只能嚴格控制病菌可能接觸寶寶的機會了。牛奶和奶具,還有寶寶使用的衣物等,在使用前和使用后都必須嚴格消毒,如煮沸消毒,或用諸如“滴露”等消毒清洗液都是不錯的辦法。如果條件許可,可用專為寶寶喂養用具和衣物設計的消毒清洗液來分類消毒。對于家中任何可能接觸到寶寶的人,包括爸媽、家人及護理小孩的護士、阿姨等,都必須非常注意個人衛生,做到勤洗手、勤消毒,當自己身體不適時,更要遠離寶寶。
就醫指征
一旦發現寶寶患此類腹瀉,必須在第一時間送醫院接受治療。在未送醫院前,可先少量多次為寶寶補充煮沸過的糖鹽水,防止脫水。
TIPS
緊急調配“糖鹽水”
“糖鹽水”的配制方法為:飲用水500毫升,加入白糖10克、食鹽1.75克,煮沸待溫熱后服用。腹瀉嚴重的寶寶應在頭4小時服完20~40毫升/公斤體重,以后隨時口服,能喝多少給多少。
腸道外感染性腹瀉
腸道外感染主要是由于病原體毒素的影響或神經系統發育不健全,致使消化系統功能紊亂、腸蠕動增加而引起腹瀉。尤其是新生寶寶患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泌尿系感染、皮膚感染、敗血癥等急性傳染病時,細菌從腸道外或血液中透過腸壁,滲入到腸道內,引起腸炎,導致腹瀉。
腸道內感染性腹瀉大多屬中輕度腹瀉。患此類腹瀉的寶寶每日便便次數多在10次以下,極少數可達十幾次,每次大便量不多,稀薄或帶水,呈黃色、或微黃色,有酸味,常見白色或黃白色奶瓣(皂塊)和泡沫,并混有少量黏液。患病寶寶會顯得食欲不振,微有發熱(38℃以下),但并無脫水等明顯全身癥狀。只要治療及時,多可在數日內痊愈。
腸道外感染性腹瀉多由于新生寶寶患中耳炎、肺炎、皮膚感染、敗血癥等急性傳染病后,引起病毒入侵導致的并發性腹瀉,預防和護理的著眼點自然首重于此。
● 及時治療
如果寶寶不小心患上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泌尿系感染、皮膚感染、敗血癥等急性傳染病,應及時送醫院治療,以免引起腹瀉并發。
● 遠離傳染
引起腸道外感染性腹瀉的病毒傳染性都很強,因此無論是在家或者醫院,一經發現周圍存在類似癥狀,就必須立即將其隔離處理。從源頭開始,避免寶寶接觸這些致瀉病毒。
● 疫苗注射
除去母乳喂養和保證寶寶營養全面攝入之外,疫苗注射也是幫助寶寶抵抗這些傳染性病菌的好幫手。因此,各位媽媽不要心存顧慮,一定要遵照醫生的囑托按時給寶寶注射疫苗。
就醫指征
腸道外感染性腹瀉雖然癥狀較輕,但同樣不是可以在家中解決的問題,盡快送醫院治療才是最好的辦法。但在此之前,可以先少量多次讓寶寶服用煮沸過的糖鹽水,補充流失水分。
嬰兒腹瀉的中醫食療法
嬰兒腹瀉有傷食型、風寒型、濕熱型和脾虛型。只有區別不同癥狀,選擇食療,才能收到預期效果。
1、傷食型腹瀉
傷食型腹瀉有腹脹腹疼、瀉前哭吵、大便酸臭如蛋花狀、口臭、不思食等癥狀,可采用以下食療:
薺菜湯:取鮮薺菜30克,加水200毫升,文火煎至50毫升,1次服完,每日2~3次。
蘋果湯:取蘋果1只洗凈,連皮切碎,加水250毫升和少量食鹽,煎湯代茶飲。適用于1歲以內的兒童,大于1歲者,可吃蘋果泥。
2、風寒型腹瀉
風寒型腹瀉有大便稀薄如泡沫狀、色淡、臭氣少、腸鳴腹痛,或伴有發熱、鼻塞流涕等癥狀,可采用以下食療: 姜茶飲:取綠茶、干姜絲各3克,放在瓷杯中,以沸水150毫升沖泡,加蓋溫浸10分鐘代茶隨意飲服。
糯米固腸湯:糯米30克(略炒),山藥15克,共煮粥,熟后加胡椒末少許、白糖適量調服。
3、濕熱型腹瀉
濕熱型腹瀉有大便如水樣伴有不消化食物、呈草綠色或黃色、有少量粘液,小便黃少等癥狀,可采用以下食療:
烏梅湯:烏梅10只,加水500毫升煎湯,酌加紅糖,以之代茶,每日服數次。
橘棗茶:取紅棗10只,洗凈晾干,放在鐵鍋內炒焦,取潔凈橘皮10克,二味一起放入保溫杯內,用沸水浸泡10分鐘,飯后代茶飲,每日分2次服。
4、脾虛型腹瀉
脾虛型腹瀉有時瀉時止,或久瀉不愈、大便稀薄或帶有白色奶塊、食后便瀉、面色蒼白等癥狀,可采用以下食療:
胡蘿卜湯:取鮮胡蘿卜250克洗凈,連皮切成塊狀,放人鍋內,加水適量煎爛,去渣取汁欽.每日分2~3次。
栗子湯:取栗子3~5枚,去殼搗爛,加適量水煮成糊狀,再加白糖適量調味,每日分2~3次。
-
寶寶偏食竟然是這些原因導致的在生活中我們都知道,可能很多小孩子都會出現一些挑食偏食的一個現象發生的,所以這個時候應該要多注意,盡量的應該要避免寶寶出
-
寶寶有痰咳不出怎么辦呢大家日常都有發生咳嗽現象,有時在發生咳嗽時會夾雜著痰液,這一般對常人來說都是非常易咳出的,但對于年齡較小的寶寶來說在發生
-
小兒腹瀉的危害 夏季預防小兒腹瀉的方法夏季是小兒腹瀉的高發期,雖然引發腹瀉與小兒胃腸道未發育成熟、消化不良有關,但同時與喂養、衛生也有很大的關系,所以父母朋友
-
發生新生兒黃疸后如何治療可能大家都有聽說新生兒黃疸,使之在平時是非常常見的生理現象,對于剛出生不久的寶寶來說,由于體內血中膽紅素過高繼而引發皮膚
-
治療寶寶拉肚子的主要的偏方寶寶出現拉肚子的現象不是一個小問題,尤其是嬰幼兒出現拉肚子是會導致脫水的現象出現的,并且長時間的拉肚子也是會導致孩子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