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步態異常須提防
幼兒步態異常須提防
正常情況下,一歲到一歲半的幼兒開始學習走步并能獨立行走。若您的孩子在此時仍不能站立,或行走經常摔跤,出現行走異常或步態異常,則說明可能隱藏著某種疾患。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在新生兒期及嬰兒期沒有被發現的話,到了學步時或開始獨立行走后,就會出現走路姿勢不好看,搖搖擺擺,還容易摔跤。一側髂關節脫位,會出現兩個下肢的長度不一樣以及逐漸明顯的搖擺步態;兩側髖關節脫位,則走路時出現屁股明顯向后突出,同時身體向兩邊搖擺幅度很大,像鴨子走路一樣,醫學上稱之為“鴨步”。此時,很多家長甚至包括一些兒科醫生缺乏經驗,往往誤以為小孩可能患上了“佝僂病”、“O形腿”,于是鈣制劑、魚肝油制劑大量的補充給孩子。等過了很長一段時間以后,小孩的走路姿勢不但沒有好轉,反而加重了,因而耽誤了極好的治療時機。因此幼兒走路姿勢不好看,要警惕是否患有“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佝僂病:俗稱“軟骨病”。是由于缺乏維生素D,使食物中鈣、磷不能被身體吸收利用,以致幼兒生長發育中需要大量鈣質的骨骼得不到足夠的鈣質而發生軟化,從而影響了骨骼的生長發育,致使幼兒雙腿支撐無力,起步晚,表現的步態為:兩腿出現向內或向外彎曲,可致“O”形腿、“X”形腿畸形。
腦性癱瘓:是一種非進行性神經疾病。主要表現為動作不協調、步態不穩、足尖著地、兩腿交叉呈“剪刀步”,或出現下肢癱瘓,走路時雙膝部相互碰撞,并伴有智力低下。
小腦病變:小腦位于大腦之下,其功能是協調身體的平衡和肢體肌肉引力的協調一致。如果小兒兩歲以后走步還不穩,出現左右搖擺或向一側傾斜,說話不清楚等,應考慮是否由于小腦機能失調而引起。
小編推薦:O型腿專題
相關文章
-
懷孕之后真的這也不能吃 那也不能吃嗎在懷孕之后我們大家都知道,很多女性朋友們都是變得小心翼翼的,尤其是在飲食方面感覺有些東西是不可以吃的,吃了以后可能會影響
-
哺乳期發生乳腺炎如何治療在哺乳期的時候,有些女性十分不注意自己的乳房衛生,特別在產后有不進行試戴乳罩的習慣,這樣時間一長很容易招致局部衛生不潔,
-
孩子的可愛之處有哪些孩子的可愛之處有哪些呢?小寶貝們出生之后,我們的媽媽的每天都圍著孩子轉,整個人都特別的累,但是看著可愛的孩子,我們會感到
-
媽媽接生遇到男醫生尷尬怎么辦在生孩子的時候也是會遇到很多尷尬的事情,而既然想要一個可愛的小寶寶人們就要想辦法來進行克服,尤其是比較常見的事情就是男醫
-
男人什么時候生育胎兒最好每個人都很想要一個健康可愛的小寶寶,但在要孩子的事情上也是有很多講究的,因此大家對男性要孩子的生育年齡更是要去做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