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拒收攜乙肝病毒女童
核心提示
5歲女童欣欣在上幼兒園的問題上遇到了麻煩:在進幼兒園之前的體檢中,她被確診為“乙肝病毒攜帶者”。也由此,這個本該在幼兒園學習的小姑娘一再被多家幼兒園拒收。
那么,身為“乙肝病毒攜帶者”的低齡兒童到底有沒有權利入讀幼兒園以及小學?
□首席記者 張可丹 實習生 寧甜文 記者 白周峰 圖
一道四處碰壁的難題
“乙肝病毒攜帶者”上幼兒園被拒
幾天前,5歲女童欣欣被證實是“乙肝病毒攜帶者”后,其父親齊先生到處奔走,但至今也沒有為女兒找到一條入園途徑。
齊先生說,他在鄭州管城區務工,前不久把女兒從老家接到了鄭州,想在所住的管城區為女兒找一家幼兒園。但入園之前需要先去衛生部門為孩子進行體檢,管城區婦幼保健站的檢查結果顯示,欣欣是“乙肝病毒攜帶者”。
齊先生又帶女兒來到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進行乙肝五項檢查,結果顯示:欣欣為乙肝“大三陽”患者,但肝功能正常。“醫生說,肝功能正常的情況下,孩子的病情不算非常嚴重,可以上學。”
但齊先生拿著檢查結果來到一家民辦幼兒園時,幼兒園卻不肯接收,其理由是齊先生沒有衛生部門出具的鄭州市兒童保健手冊。“管城區婦幼保健站沒有給我出具鄭州市兒童保健手冊,他們說我的小孩不應該去幼兒園。”齊先生說,由于沒有兒童保健手冊,他帶著女兒連找了幾家幼兒園,卻沒有一家愿意接收。
一個合情入理的答復
想上幼兒園需有兒童保健手冊
在鄭州市,想入讀正規幼兒園的前提是家長要出示鄭州市兒童保健手冊。這份手冊上有對兒童身高、體重、聽力、血液、肝功能等方面的詳細體檢。體檢合格后,家長可持這份體檢報告冊到幼兒園申請入園。
由于沒有拿到鄭州市兒童保健手冊,齊先生昨天再次帶著女兒來到管城區一家民辦幼兒園時,仍舊沒有能夠讓女兒入園。這家幼兒園相關負責人李燕說,孩子入園前都要到屬地的婦幼保健站參加體檢。如果查出某些疾病具有傳染性或不適合集體生活,婦幼保健站一般不會在體檢表上蓋合格章。幼兒園會從多數孩子的健康狀況著想,不能接收患有疾病的孩子入園。
同樣,另外幾家幼兒園的說法相同。
一家幼兒園園長說,一些“黑幼兒園”為了吸引生源可能不會要求家長出示孩子的健康證明,但正規的幼兒園都會按照教育和衛生部門的要求,讓孩子入園前進行相關身體檢查。“這一方面是對孩子自身負責,另一方面也是為其他孩子負責。”
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
醫院:患兒肝功正常可上幼兒園
為了求證自己的孩子到底能不能入讀幼兒園,齊先生先后來到鄭州市幾家醫院進行咨詢。
河南省傳染病醫院、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肝病科主任許青田介紹,患兒目前肝功能正常,不具有傳染性,可入讀幼兒園。
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消化科方立峰主任的觀點與之相同。他說,患兒如今是“乙肝病毒攜帶者”,但肝功能正常。“大三陽”相比較“小三陽”而言,的確存在病毒復制更活躍、傳染性更強的事實。但這名患兒的病情目前還沒有傳染性,因此能夠上學。并且,如果幼兒園的孩子都打有乙肝疫苗并產生了抗體,患兒入園后也不會對周邊的孩子產生病情上的傳染。
保健站:幼兒自控力差不能上幼兒園
而鄭州市管城區婦幼保健站的觀點則完全不同。相關負責人介紹,“大三陽”的患者應該屬于急性傳染期,患有類似疾病的孩子可以上小學,但不能上幼兒園。
她的擔憂不無道理:幼兒園的學習性質是同吃、同住。乙肝的傳播途徑之一就是密切生活接觸傳播。
這其中包括一起吃飯。生活當中只要皮膚黏膜受到損害,就有可能被感染。皮膚黏膜受到損害之后,“乙肝病毒攜帶者”若處于傳染期,其體液再落到正常人破損的皮膚和黏膜上就有可能傳染乙肝。“幼兒園的孩子年齡較小,不具有自控能力,難保不發生意外。如果發生了抓傷、碰傷等,也有可能會通過血液傳播。而同吃同住的狀態下,唾液也會傳播。”
據這位負責人介紹,由于入讀幼兒園前學生必須進行體檢,因此,每年僅在管城區婦幼保健站體檢出的“乙肝病毒攜帶者”患兒就有30名左右。“這類孩子不能入讀幼兒園,但可以入讀小學。因為小學生的自控能力較強。“
一項隨機調查的結論
家長大多不想孩子與患兒同班
如果自家孩子班上出現了一名“乙肝病毒攜帶者”患兒,家長會接受嗎?昨天,記者對一些家長進行了采訪。
采訪到的家長幾乎都表示,作為家長,當然希望孩子能在一個健康、安全的環境下學習及生活。如果孩子班上出現了一名“乙肝病毒攜帶者”,他們會建議學校勸這名患兒離開,如果患兒繼續留在這里學習,“我們會選擇轉班或給自己的孩子換個環境”。
只有少部分家長表示,如果遇到類似情況,會以醫院的診斷為準。“醫生如果說這類孩子上學不會傳染,我們會尊重科學的論證”。
一條飽含熱盼的建議
能否針對患兒開設特殊幼兒園?
“患有‘大三陽’的患兒,肝功能正常,說明肝臟破壞的程度不太嚴重。但即使如此,這類患兒也仍需注意與他人的親密接觸,例如在學校里應該盡量避免和同學在手、唾液以及物體等方面的接觸。”鄭州市教育局中小學生衛生保健站副站長、副主任醫師宋新強說。
據介紹,乙肝患者的傳染途徑有幾種:母嬰傳播、體液傳播、醫源性傳染、輸血傳播、密切生活接觸傳播和性傳播。
方立峰主任說,如今幼兒“乙肝病毒攜帶者”中,除母嬰傳播外,很多是在幼兒園感染上的。這主要是由于幼兒園防護措施不到位,集體生活中密切接觸造成的。
一位幼兒園園長說,家長把孩子送來時身體健康,如果因為接收了“乙肝病毒攜帶者”患兒,使原本健康的孩子染上了乙肝,這責任由誰來負?如果“乙肝病毒攜帶者”患兒想入讀幼兒園,還是建議開辦一些特殊幼兒園來解決難題。
一個權威部門的說法
教育部門:不能剝奪孩子教育權
“低齡兒童中,每年體檢發現的‘乙肝病毒攜帶者’并不少。”宋新強說,鄭州市教育局中小學生衛生保健站每年都會定期組織對全市中小學生進行體檢,從而也常會檢測到一些低齡學生是“乙肝病毒攜帶者”。
宋新強說,對于出現在學生中的“乙肝病毒攜帶者”,病情嚴重者,教育部門建議其先就醫看病,經醫院證明完全康復后才能重新入讀。而病情較輕的則由校醫和老師注意患者的日常生活,盡量做到其在餐具等方面與其他學生的隔離。除此之外,學校還必須做到為患病學生保守秘密,不允許發生歧視、孤立等現象。
“近幾年的體檢中發現屬于‘乙肝病毒攜帶者’的低齡兒童中,來自農村的孩子較城市孩子要多。目前在鄭州市還沒有明文規定,‘乙肝病毒攜帶者’患兒不能入幼兒園或是入學,因此,處理起這類問題來,學校也會感到很棘手。但有一點不能回避,學生有入幼兒園、入學接受教育的權利,任何人不能剝奪。”
一個不容回避的現實
“乙肝”歧視現象社會上時有發生
我省一位教育界人士說,“乙肝”問題不僅涉及上學問題,也涉及就業問題。目前,整個社會對“乙肝病毒攜帶者”及乙肝患者有各種不同的看法,歧視現象也時有發生。
教育部為維護“乙肝病毒攜帶者”上學的權利,避免高校招生中的乙肝歧視問題,與衛生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聯合下發了《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對“乙肝病毒攜帶者”的錄取及專業選擇做了相應的規定。
他介紹,目前我國的相關政策中,沒有明確指出“乙肝病毒攜帶者”患兒能否入讀幼兒園及接受義務教育,而《義務教育法》中規定,任何孩子都具有接受教育的權利。“目前我國‘乙肝病毒攜帶者’已超過1.2億人,他們就學、就業的權利應該得到保障。”
而據了解,從2006年開始,廣州開始嘗試讓“乙肝病毒攜帶者”幼兒入托,和其他正常孩子一樣接受教育,且至今尚未接到因此發生傳染的報道。
-
懷孕之后真的這也不能吃 那也不能吃嗎在懷孕之后我們大家都知道,很多女性朋友們都是變得小心翼翼的,尤其是在飲食方面感覺有些東西是不可以吃的,吃了以后可能會影響
-
哺乳期發生乳腺炎如何治療在哺乳期的時候,有些女性十分不注意自己的乳房衛生,特別在產后有不進行試戴乳罩的習慣,這樣時間一長很容易招致局部衛生不潔,
-
孩子的可愛之處有哪些孩子的可愛之處有哪些呢?小寶貝們出生之后,我們的媽媽的每天都圍著孩子轉,整個人都特別的累,但是看著可愛的孩子,我們會感到
-
媽媽接生遇到男醫生尷尬怎么辦在生孩子的時候也是會遇到很多尷尬的事情,而既然想要一個可愛的小寶寶人們就要想辦法來進行克服,尤其是比較常見的事情就是男醫
-
男人什么時候生育胎兒最好每個人都很想要一個健康可愛的小寶寶,但在要孩子的事情上也是有很多講究的,因此大家對男性要孩子的生育年齡更是要去做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