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媽媽膽小 會遺傳給孩子么
幼兒的心靈是一個令成人迷惑的世界,在我們看來很普通的事物或現象,孩子卻可能有這樣那樣的害怕。但是絕大多數孩子能夠很快地擺脫恐懼并長大成人,這真是一個奇跡——這是幼兒擁有理性、潛力和自我保護,自我調適能力的明證。
膽小害怕對孩子有保護作用
膽小害怕說明幼兒對新事物的體驗比較敏感,觀察得比較細膩,這些雖然妨礙了他接納新事物,適應新環境的速度。可是,膽小和害怕能夠使孩子采取更安全、更慎重和更有益的方式協調他與外界之間的關系。
不同年齡階段有不同的害怕
膽小害怕在兒童的發展過程中是一種具有普遍性的情緒體驗。研究發現,正常兒童中,90%以上的幼兒會有不同程度的害怕心理;40%的2-4歲的兒童至少有一種害怕;43%的6-12歲兒童有七種以上的害怕。
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有不同的害怕對象,如——
0-6個月:高分貝的噪音,突然而來的聲響,身體陡然失去支撐;
6個月-1歲:一般意義上的陌生人和生疏的環境,浴盆和浴缸排水;
1-2歲:一般意義上的睡眠,和父母健康、受傷、排便;
2-5歲:害怕黑暗、孤獨,想像中的怪獸、強盜、醫生等。
檢驗孩子是否正常
懼怕與兒童身體發育的狀況和應對能力有關,會隨著兒童體力,智力和經驗的發展而不斷消失和變換。一般來說,正常發育過程中出現的害怕和恐懼,為時短暫,一種懼怕很少持續一年以上,多數在三個月內消失,很少會對兒童的行為產生嚴重的影響。
孩子的害怕屬于正常還是病態,可以根據下列問題進行測定——
1、孩子的膽怯不安是否只是針對某個事物或現象,與這個事物或現象相關的其他因素不會引起他的恐懼?
2、離開了受驚物或現象后,孩子的懼怕反應是否隨之消失?
3、在看圖片、電視或一般的談話中,如果孩子看到或聽到他所懼怕的事物或現象,他是否表現出無所謂的樣子?
4、經歷了后,孩子的日常生活是否不受影響?
如果對以上問題的回答都是“是”,說明孩子屬于正常發育過程中的膽小害怕;否則,說明孩子可能存在心理疾病,尤其是孩子害怕到了如下程度就是不正常的了,比如懼怕的持續時間 超過三四個星期,以致于喪失某種能力,伴隨明顯的癥狀——心律過速,頭暈眼花,惡心和失禁等,這需要到兒童醫院就診。
媽媽膽小不會遺傳,會“傳染”
經驗表明,女性比男性的膽子小,研究也發現,女孩子比男孩子有更多的害怕。可并非天生如此。
前蘇聯的心理學家做過一項實驗。這個實驗主要是借助于皮膚電反應來客觀地測量緊張情緒下的男性和女性差異,結果發現,男女在測定數據上的差異并不大,而在情緒表象上的差異很大,女性顯得比男性更緊張、更害怕,更憂慮。
顯然,這種表象與數據之間的分化是文化因素作用的結果。也就是說我們的文化相信女性是膽怯的,也允許女性真實地表現自己的情緒真相,她們可以毫無顧忌地表現自己的情緒,成為女性特有的行為傾向。男性則相反,我們的文化不鼓勵甚至否定男性表露自己的情感,理想的男性是不被情緒控制的,富有理性的人,從小到大,男性都受到這種社會教化,即男子漢大丈夫不為情所動,男兒有淚不輕彈。
這就說明了,媽媽膽小是被鼓勵的,甚至是被爸爸欣賞的,媽媽毫無顧慮地表現出膽小的樣子,經由孩子們的面容、學習和模仿,成為他們行為傾向的一部分,尤其是女孩子們,她們就更樂于同化媽媽的性別特征了。
-
懷孕之后真的這也不能吃 那也不能吃嗎在懷孕之后我們大家都知道,很多女性朋友們都是變得小心翼翼的,尤其是在飲食方面感覺有些東西是不可以吃的,吃了以后可能會影響
-
哺乳期發生乳腺炎如何治療在哺乳期的時候,有些女性十分不注意自己的乳房衛生,特別在產后有不進行試戴乳罩的習慣,這樣時間一長很容易招致局部衛生不潔,
-
孩子的可愛之處有哪些孩子的可愛之處有哪些呢?小寶貝們出生之后,我們的媽媽的每天都圍著孩子轉,整個人都特別的累,但是看著可愛的孩子,我們會感到
-
媽媽接生遇到男醫生尷尬怎么辦在生孩子的時候也是會遇到很多尷尬的事情,而既然想要一個可愛的小寶寶人們就要想辦法來進行克服,尤其是比較常見的事情就是男醫
-
男人什么時候生育胎兒最好每個人都很想要一個健康可愛的小寶寶,但在要孩子的事情上也是有很多講究的,因此大家對男性要孩子的生育年齡更是要去做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