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孩子“犧牲”自己值不值?(圖)
哈爾濱有一個單親母親,從兒子中考一直陪讀到兒子考研。孩子兩次考研兩次失敗,為了母親他還想再考。但嚴重的抑郁癥使他再也考不下去了。孩子持刀自殘,母親奪刀相救,結果誤刺母親,險些要了她的性命。這位母親本來是一個性格開朗、工作干練的基層婦女干部。當她下決心進城陪讀的時候,剛剛40歲出頭。她拒絕再婚,辭掉工作,賣掉房子,把自己生命的全部都押在了兒子身上,就像一場賭博。母親為兒子作出了巨大的犧牲,使自己的生命黯淡了,沒有了光和熱。母親的“犧牲”也使孩子背負著巨大的精神壓力,沒有了自我選擇的空間。結果換來的是什么呢?不僅是考研的失敗,也毀了孩子的人生。
在一些父母的心目中,孩子是家庭的全部希望。不僅在家中一切為了孩子,一切服從孩子,業余時間也全搭給了孩子。好像孩子培養好了,就是自己的工作好了;孩子進步了,也就是自己上進了;孩子將來有出息,就是自己出息了。“犧牲自己,為了孩子”是理所當然的。而對自己的本職工作則是得過且過,不求進取,“混唄”成為一些人的口頭禪;對自身的充實、進取毫不顧及。
事實表明,自我否定感強的父母在進行家庭教育時,其觀念也常常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對自我的不滿意導致了渴望子女出人頭地的補償心理強烈,容易對孩子期望值過高;另一方面,由于自身缺乏自信而衍生出來的消極、冷漠、保守、懈怠等等不良心理和行為特征,會通過有意無意、長期反復的言傳身教,在孩子身上得到驚人相似的復制。如果當孩子將來成為人之父母之后,也來個自我否定,同樣是“為了孩子,犧牲自己”,豈不是對父輩的期望極大的諷刺么!由此看來,一些父母現在以犧牲自己來保全孩子,不僅僅是犧牲了自己,同時也是犧牲了孩子應當從父母那里得到的自信、進取等良好的心理品質,而這些恰恰是孩子成才所必需的。因為父母的成就動機既可為子女提供樣板,又可以為子女提供一個促進其成就動機的家庭氣氛。
父母的行為勝過任何說教。那些希望以犧牲自我為條件換取孩子成功的父母們,當心也“犧牲”了寄之于厚望的孩子!
-
懷孕之后真的這也不能吃 那也不能吃嗎在懷孕之后我們大家都知道,很多女性朋友們都是變得小心翼翼的,尤其是在飲食方面感覺有些東西是不可以吃的,吃了以后可能會影響
-
哺乳期發生乳腺炎如何治療在哺乳期的時候,有些女性十分不注意自己的乳房衛生,特別在產后有不進行試戴乳罩的習慣,這樣時間一長很容易招致局部衛生不潔,
-
孩子的可愛之處有哪些孩子的可愛之處有哪些呢?小寶貝們出生之后,我們的媽媽的每天都圍著孩子轉,整個人都特別的累,但是看著可愛的孩子,我們會感到
-
媽媽接生遇到男醫生尷尬怎么辦在生孩子的時候也是會遇到很多尷尬的事情,而既然想要一個可愛的小寶寶人們就要想辦法來進行克服,尤其是比較常見的事情就是男醫
-
男人什么時候生育胎兒最好每個人都很想要一個健康可愛的小寶寶,但在要孩子的事情上也是有很多講究的,因此大家對男性要孩子的生育年齡更是要去做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