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懂得理性地愛孩子(圖)
就像植物生長需要土壤一樣,孩子成長也需要土壤,這個土壤就是愛。但每個父母必須通過學習、實踐,才會懂得愛的正確方式。
【教子現場】
高一學生王宏江是一個自信陽光的大男孩,回顧自己的成長經歷,他寫了一篇作文《懶爸爸》。為什么稱為“懶爸爸”呢?他列舉了這么幾件事:
記得小時候,我走路不穩,摔倒在地上,哭著要爸爸把我扶起來。爸爸用鼓勵的眼光看著我,不緊不慢地說:“你自己能起來嘛!”我只好自己起來。
我的運動鞋臟了,媽媽要給我洗,爸爸卻說:“讓他自己洗嘛!”爸爸不替我洗也不讓媽媽幫我洗,我只好硬著頭皮自己洗。
我看書時有的字不認識,去問爸爸。他說:“你自己去查字典嘛!”我做作業有的數學題不會做,去問爸爸,他又說:“你自己搞清楚已知條件和未知條件的關系嘛!”
爸爸喜歡聽收音機,特別喜歡聽新聞,一天,他說:“收音機剛換了電池,為什么不響了?”我膽怯地說:“可能出了毛病了。”他讓我試著修理,還給我找來了萬用電表。我按照收音機安裝電路圖,用萬用電表反復檢查,終于找出了毛病,F在可好,家里的收音機、錄音機壞了,都“請我”幫忙修,我美得不得了。就這樣,爸爸“懶”得做的事,“懶”得告訴我的事,我自己都學會了。
最后,王宏江以發自內心的感激,深情地寫道:“‘懶’爸爸,你的良苦用心,我真心領會了!”
【專家解析】
古人云:“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父母要想使自己的孩子聰慧、勤勉、堅強,就應該學習上例中的這位懂得教子原則和藝術的“懶爸爸”,對孩子藏起一半愛。
愛子女是父母的天性,但要把握一個“度”。 有些父母對孩子的愛缺乏理智,對孩子提出的要求,無論是否合理,一律應允,無原則地遷就,甚至把孩子的缺點也當成優點來愛,這就是一種不恰當的愛——溺愛。這些父母對孩子嬌寵有加,捧著怕摔了,含著怕化了,一切以孩子為中心,事事不讓孩子動手,這樣看似疼愛孩子,實則是害了孩子。
溺愛是家庭教育的最大陷阱,是造成孩子長大后一事無成的罪魁禍首。在溺愛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容易養成不關心別人、缺乏起碼的責任心和自制力、任性蠻橫、依賴心理嚴重、膽怯退縮等不良的心理及習慣,如果父母不能及時幫助孩子糾正這樣的狀況,則會后患無窮。
-
懷孕之后真的這也不能吃 那也不能吃嗎在懷孕之后我們大家都知道,很多女性朋友們都是變得小心翼翼的,尤其是在飲食方面感覺有些東西是不可以吃的,吃了以后可能會影響
-
哺乳期發生乳腺炎如何治療在哺乳期的時候,有些女性十分不注意自己的乳房衛生,特別在產后有不進行試戴乳罩的習慣,這樣時間一長很容易招致局部衛生不潔,
-
孩子的可愛之處有哪些孩子的可愛之處有哪些呢?小寶貝們出生之后,我們的媽媽的每天都圍著孩子轉,整個人都特別的累,但是看著可愛的孩子,我們會感到
-
媽媽接生遇到男醫生尷尬怎么辦在生孩子的時候也是會遇到很多尷尬的事情,而既然想要一個可愛的小寶寶人們就要想辦法來進行克服,尤其是比較常見的事情就是男醫
-
男人什么時候生育胎兒最好每個人都很想要一個健康可愛的小寶寶,但在要孩子的事情上也是有很多講究的,因此大家對男性要孩子的生育年齡更是要去做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