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性教育
對11-18歲的青少年進行的性健康教育。這是整個性教育的關鍵階段。主要向青少年傳授科學的性知識,糾正與性有關的認識和行為偏差,樹立健康的性意識。在性生理和性心理教育的基礎上,將重點置于性的倫理道德、法制、情 感、審美、人格等的素質培養教育上。吳階平教授對此有過精辟的闡述:“青春期教育是針對青少年進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特點進行的,從總體上說是人 格教育、人生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遵紀守法教育、性知識和 性道德教育等方面的綜合性教育。”“性知識教育可以指導青少年保持性的心 理和心理健康;而性道德教育則能夠幫助青少年在順利完成青春期轉折過程中建立起高尚的情操;在性觀念上的自尊、自重、自愛教育,有利于青少年人格的健全發展。”(《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讀本》的代序《獻給青年朋友們》)
青春期性教育的興起和迅速發展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結果,但它的確立卻有 一個爭論不休的曲折過程。其爭論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
1、無師自通與必須師 教。持“無師自通”觀點的人認為,孩子長大后,有關男女間的事情,他們自然而然地會知道,不必去喚醒他們,開展性教育是多此一舉。持“必須師教觀點的人認為,性是人類最基本的生物學特征之一,人類的性和動物的性不同,不單純是兩性間肉體的結合,具有人類的特征,已表現為人化、文明化和社會 化,要使男女的行為規范適應社會的需要和道德要求,必須進行性教育,培養正確的性觀念,而不能“無師自通”。
2、封閉保護與順應教育。持“封閉 保護”觀點的人認為,性知識不應用語言文字向青少年傳授,青少年不談性是 道德純潔。持“順應教育”觀點的人認為,青春發育是人生必經之途,由于性 成熟而出現對性知識渴求和對異性向往是自我的,隨著年齡增長,增多與異性 交往是正常的,是不以人們意愿為轉移的。結合身心發育特點,在青春期進行 性知識、性心理、性道德等教育是順應自然和社會需要的。如果封閉了正確的 性知識,不但不能起保護作用,反而使青少年從其他渠道接受片面的、似是而非的以及色情淫穢的內容,因而會妨礙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發展。
3、誘發與引 導。持“誘發”觀點的人認為,性教育會造成性刺激,性知識傳授反而起到誘 發亂搞性關系的作用。有了“問題”再進行教育為時不晚。持“引導”觀點的 人認為,青少年中出現的性越軌現象決不是接受了正確性教育而誘發的。相反, 正是因為沒有得到正確的指導教育,才誤入岐途的。性教育與性刺激不難區分,性教育內容與色情淫穢內容完全相悖。色情淫穢內容是故意激起性欲,以帶性刺激的色情描寫和淫亂行為的畫面,使人因強烈的性興奮而激動得無法自制,誘使青少年喪失理智并陷入性罪錯。性教育內容則是以客觀的態度,告訴青少年必須掌握的科學性知識,能使他們理智地知道應該怎樣來對待自己的性問題。 如果發現問題再進行教育、糾正就非常困難,已受損害的身心健康再要恢復就 需要花出許多倍的力量。
沿革 青春期性教育經歷了一個由禁到放的曲折過程,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以來,可劃分為4個階段。 倡導階段(1949年10月-1977年)這一時期提倡進行性教育。周恩來總理在1963年 對北京市高校應屆畢業生的講話中,提到要破除性的神秘感,對學生進行性知 識教育。1963年在全國衛生科技規劃會議期間,他指示要適時地對青少年進行青春期性衛生知識教育。1976年,周總理在病危期間,再次強調要把青少年性衛生教育搞好。但在實踐中阻力很大,性教育仍是一時期學校、家庭和社會教 育的禁區。 興趣階段(1978-1984年8月)這一時期對性的舊觀念開始破除,逐漸打開性教育禁區。
-
優秀的孩子是怎樣調教出來的沒有天生的,只有后天培養的優秀的孩子。寶寶的每一次哭鬧、淘氣、頑皮,都是媽媽教育孩子的絕好機會。你用什么方式教育他,他就
-
孩子記住人生有3件事不能湊合孩子記住人生有3件事不能湊合嗎?我們經常會聽到這些聲音“衣服小了父母會說湊合湊合就行”、“吃飯也有人會說今天就湊合著吃吧”
-
教孩子識字有哪些方法呢有很多的家長誤以為孩子該到識字年齡,但此時的寶寶非常不喜歡識字,并且在識字方面表現的非常困難,家長都會誤以為是孩子的大腦
-
如何根治青少年的網絡成癮如何根治青少年的網絡成癮呢?隨著科技的發展,現代社會網絡已經成為人們學習和工作的一部分,極大程度上提高了人們的工作效率,
-
你知道聰明媽媽這樣教孩子用手機你知道聰明媽媽這樣教孩子用手機嗎?隨著智能手機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廣泛運用,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低頭族”這個隊伍中,在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