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輔導讓孩子信任你
情感輔導讓孩子信任你
你的子女怎樣學會這些技巧呢?這些能力都可以教給他們,而那些教他們學會這些技巧的機會每天都會發生。孩子們今天學到的東西,明天就會有用。那種使自己平靜下來的能力,那種既堅持己見又不傷害別人情感的能力,那種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做一個可信任的人之能力都不是在十八歲時突然具備的。這些能力都需要花時間反復地學。當我們每天在子女上床時間、家庭作業、最晚回家時間以及與子女在其它方面發生沖突時,都能教他們這些技巧。當你教他們時,你就變成他們的情感教練,自律指導。
把父母和子女之間的沖突看做教會孩子人生所需技能的機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別是有時候兒女早上醒來看著就不對勁,好像她在想我今天就專門要把父母氣得發瘋!但當你深入到沖突的表面之下,你可以幫助子女認識那些導致他們行為的情感和需要并教他們用適當的方式來表達。在《精神之魔樹》一書中作者瑪麗安·戴盟寫到:“我們的各種經歷——與父母、兄弟姐妹、保姆或托兒所老師——充滿愛心或粗糙的——有幫助的或有破壞性的——幫助我們建立一種精神模式去指導我們的情感生活并影響我們所有的思維過程。”
如果這還不夠,約翰·高特曼《為人父母之核心》一書的作者說:“情感輔導就像打預防針。”研究成果顯示,情感教學加強了子女的身體健康和智力發育,使他遠離青少年暴力、反社會行為、吸毒、不成熟的性行為以及青春期的自殺。情感教學還能減輕子女的壓力,減緩心律,減少患感冒和傷風的次數。
你的父母沒有這些信息,但是你有。你能夠利用這些信息幫助你的子女正確處理強烈的情感,建立與你的親情,解決好你們之間的沖突。
實例
在我每年通過課堂及講座教過和咨詢過的幾千位家長中,凱西是一個例子。她在參加我的課“父母與子女之沖突”之前從來沒聽說過情感輔導。即使聽了開始的幾課之后,這個概念對她來說仍很模糊,直到她自己試過并發現很管用。
朋友一家來看凱西和她的兒子,四歲的納丹和二歲的塔德,他們本來應該一起在動物園高高興興地玩一天。他們已經在過去三天去了兒童博物館,新大陸購物中心的史奴比卡通營和植物園。他們約好星期五去明尼蘇達動物園。但臨出門時,納丹又不肯了。“好吧”,凱西說:“我們不是非去不可。我可以在家陪你,其他人可以去動物園。”等別人剛走五分鐘,納丹又改變了主意。他又想去動物園了,于是他們動身去動物園和大家匯合。
可是在動物園納丹的行為并未改變。他開始不想坐小火車,后來又坐了。他不想看雪猴,過一會又去看了。他每次說不,他母親都會停下來哄他,然后再接著參觀。最后凱西被累得精疲力盡,她覺得受夠了。“我們現在就回家,”她出乎意料地宣布。她對朋友說:“你們愿意玩到什么時候都行,我們先走一步,回家見。”朋友帶著孩子繼續游覽。
納丹的反抗和尖叫震耳欲聾。他兩腳剛著地就喊:“我要看青蛙!”
凱西說:“下次我們來動物園,先去看青蛙”,她希望這樣能使納丹安靜下來。
“不行,”納丹叫得更響。
凱西感到所有游人的眼睛都看著她,她抱起納丹往外走。但是她不可能抱著一個發脾氣的四歲孩子再推著小車里兩歲的小弟弟。于是她再一次把納丹放下,這時她自己內心也開始緊張,她嚇唬納丹自己要走了。納丹跳起來,跟在她后面繼續大叫:“我要看青蛙!”
凱西停下來。我剛上完課,她提醒自己。深入情感的表面之下,納丹感覺到和需要什么?做了一個深呼吸,凱西平靜了一些。能夠自信地帶著納丹走到一處游人不太多的地方,跟他一起坐在地上。納丹好像感到了母親情緒的變化,允許凱西抱著他,坐在母親的腿上。“不能做你想做的事,這讓你很傷心。還沒游完動物園就回家,這使你很生氣”,凱西說。
-
優秀的孩子是怎樣調教出來的沒有天生的,只有后天培養的優秀的孩子。寶寶的每一次哭鬧、淘氣、頑皮,都是媽媽教育孩子的絕好機會。你用什么方式教育他,他就
-
孩子記住人生有3件事不能湊合孩子記住人生有3件事不能湊合嗎?我們經常會聽到這些聲音“衣服小了父母會說湊合湊合就行”、“吃飯也有人會說今天就湊合著吃吧”
-
教孩子識字有哪些方法呢有很多的家長誤以為孩子該到識字年齡,但此時的寶寶非常不喜歡識字,并且在識字方面表現的非常困難,家長都會誤以為是孩子的大腦
-
如何根治青少年的網絡成癮如何根治青少年的網絡成癮呢?隨著科技的發展,現代社會網絡已經成為人們學習和工作的一部分,極大程度上提高了人們的工作效率,
-
你知道聰明媽媽這樣教孩子用手機你知道聰明媽媽這樣教孩子用手機嗎?隨著智能手機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廣泛運用,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低頭族”這個隊伍中,在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