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粽子講究“一高兩低”
隨著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的臨近,各種各樣的粽子吸引著人們,肉餡、水果餡、棗餡、栗子餡、蛋黃餡等等,琳瑯滿目讓人目不暇接。那么,怎么吃粽子才能在享受美味和節日氣氛的同時又能吃出健康呢?且看專家們是怎么說的: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中醫科主任王東旭介紹說,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包粽子的葦葉是清熱解暑的良藥。我國明代著名醫藥學家李時珍在其所著的《本草綱目》中稱粽葉具有治療“清熱止血、解毒消腫、治吐血、下血、小便不利、癰腫”等功效。近年來研究證明,粽葉(箬竹葉)的提取物還具有抗癌作用。
南京中醫藥大學養生康復教研室主任郭海英教授介紹說,粽子的主料糯米富含B族維生素,能溫暖脾胃,補中益氣。對脾胃虛寒、食欲不佳、腹脹腹瀉有一定緩解作用。糯米有收澀作用,對尿頻、自汗也有較好的食療效果。棗餡兒粽子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的功效;栗子餡兒粽子具有補氣健脾、益腎的功效;水果餡兒粽子有潤腸通便的功效;蛋黃餡兒粽子有健腦益智的功效。
由于粽子大都是用糯米做成的,黏度高、不易消化,且缺乏纖維質,含過多的脂肪、鹽、糖, 郭海英教授建議廣大讀者,女性吃粽子一天最好不要超過3個,男性最好不要超過5個。吃粽子的同時,要搭配蔬菜、水果可幫助腸、胃蠕動,而且可以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腸、胃道消化不良。此外,睡前兩小時最好別吃粽子,不要碰含水分很多的寒性瓜果類,比如西瓜,以免造成腹瀉或腹痛。另外,像心血管病患者、“三高”人群、糖尿病患者、胃腸病患者都要慎食甚至禁食粽子。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內科主任鞠娟介紹說,吃粽子要注意“一高兩低”。注重高纖:粽子使用的糯米所需消化時間較長,胃腸排空需時較久,容易造成胃酸過多、腹脹或肚子悶痛等消化不良癥狀,所以一定要加熱后食用。若主料能以部分雜糧米、紅豆、薏仁、山藥、芋頭或紅薯“參與”,不僅可增加纖維質含量,減少腸胃負擔,更有益于健康。低油低熱量:肉粽早已成為“粽子一族”主角,但它的缺陷是飽和脂肪含量高,所以在選食粽子的時候不宜搭配油膩食品,要做到葷素搭配、細嚼慢咽。如果輔以含有植物纖維較多的蔬菜進食,無論從營養還是健康的角度來講都更為合理。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中醫科主任王東旭介紹說,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包粽子的葦葉是清熱解暑的良藥。我國明代著名醫藥學家李時珍在其所著的《本草綱目》中稱粽葉具有治療“清熱止血、解毒消腫、治吐血、下血、小便不利、癰腫”等功效。近年來研究證明,粽葉(箬竹葉)的提取物還具有抗癌作用。
南京中醫藥大學養生康復教研室主任郭海英教授介紹說,粽子的主料糯米富含B族維生素,能溫暖脾胃,補中益氣。對脾胃虛寒、食欲不佳、腹脹腹瀉有一定緩解作用。糯米有收澀作用,對尿頻、自汗也有較好的食療效果。棗餡兒粽子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的功效;栗子餡兒粽子具有補氣健脾、益腎的功效;水果餡兒粽子有潤腸通便的功效;蛋黃餡兒粽子有健腦益智的功效。
由于粽子大都是用糯米做成的,黏度高、不易消化,且缺乏纖維質,含過多的脂肪、鹽、糖, 郭海英教授建議廣大讀者,女性吃粽子一天最好不要超過3個,男性最好不要超過5個。吃粽子的同時,要搭配蔬菜、水果可幫助腸、胃蠕動,而且可以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腸、胃道消化不良。此外,睡前兩小時最好別吃粽子,不要碰含水分很多的寒性瓜果類,比如西瓜,以免造成腹瀉或腹痛。另外,像心血管病患者、“三高”人群、糖尿病患者、胃腸病患者都要慎食甚至禁食粽子。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內科主任鞠娟介紹說,吃粽子要注意“一高兩低”。注重高纖:粽子使用的糯米所需消化時間較長,胃腸排空需時較久,容易造成胃酸過多、腹脹或肚子悶痛等消化不良癥狀,所以一定要加熱后食用。若主料能以部分雜糧米、紅豆、薏仁、山藥、芋頭或紅薯“參與”,不僅可增加纖維質含量,減少腸胃負擔,更有益于健康。低油低熱量:肉粽早已成為“粽子一族”主角,但它的缺陷是飽和脂肪含量高,所以在選食粽子的時候不宜搭配油膩食品,要做到葷素搭配、細嚼慢咽。如果輔以含有植物纖維較多的蔬菜進食,無論從營養還是健康的角度來講都更為合理。
相關文章
-
缺失的父愛,對孩子有那三種影響我們對于小孩子來說成長就應該要參與,那么這樣才可以對孩子的身體或者是身心都是有著非常大的幫助的,尤其是父親方面父愛無疆,
-
寶寶學爬有哪些注意事項我們每個人都從小慢慢成長過來的,從呱呱墜地后便開始從爬行逐步學會走路和跑步等過程,特別是每當看到寶寶學會爬行是讓家長非常
-
家長應如何正確引導孩子怕生心理一般寶寶由于年齡偏小,使之日常特別怕陌生人,尤其是家中來了不速之客后都會很快的躲到父母身邊,更不要說主動和他人進行正常交
-
日常有哪些食物利于孩子長高現在的社會當中,不管在進行找工作,還是在日常相親的年齡,使之人們都較為看重的是自身身高,每個家長無不希望讓自己的寶寶能夠
-
寶寶不能吃哪些水果水果是一種營養元素非常高的食物,所以日常深受大家的喜愛,特別是對日常的寶寶來說,為之適當的增加些水果攝入給其帶來的維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