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爸爸如何才能當個好爸爸
很多爸爸為了讓妻子孩子等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很大一部分時間都在忙忙碌碌的工作中度過,那么這些忙爸爸怎么才能成為好爸爸呢?
父親角色隨成長階段改變
傳統觀念中,總是把父母親的職責劃分成母親主持家務、照顧孩子,父親的角色就是養家活口,在家中的地位,只是媽媽的替補者。研究親職教育多年的東海大學社工系兼任講師專家表示,父親的角色不應只是家庭經濟負擔的來源者,在孩子不同階段的成長過程中,分別扮演不同角色,且兼負相當重要的功能。
0~6歲:養護者
孩子一輩子都需要關懷,不過,在他生命中的頭6年尤其重要,如果他們能感受父親的溫暖關愛,未來通常能用自己覺得安全穩當的方式與父母建立關系。專家指出,養護者的角色可以由父母雙方共同扮演,但若其中一人缺席,勢必造成另一方的困擾,并加重負擔。
7~12歲:規范者
專家認為,父親應該要替孩子樹立正確的規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以自信的態度面對人生。這個角色在孩子進入小學期間更是特別重要,曾有研究顯示,如果父親于這段期間不在小孩身邊,或是過于嚴厲,讓孩子得不到從父親身上學來的規范功能所影響,當他長大后,在與威權型人物相處時,就會出現很大的問題。
12~18歲:戰士/保護者
這階段的父親角色,必須以協助子女磨練技能為主,專家說,如果父親能在此時給予女兒保護,并持續參與她的生活時,通常她就能對自己身為女人,及與男人發展良好關系的能力覺得滿意;而兒子也能因此逐漸成熟,不會成為永遠的「媽媽的乖兒子」。
18歲以上:精神導師
當孩子邁入成人的階段,這時最需要來自父親的祝福,專家強調,如果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直到成年,父母都不懂得放手,孩子單飛的時間就會變得緩慢,這也是目前許多適婚年齡者卻不愿結婚所顯現的社會現象主因之一。
父親缺席 ? 與母親的共生關系拉長
在目前的社會模式下,0~3歲是親子依附關系最密切的時期,母親所占有的位置確實較父親為多,專家表示,這與各地方不同的民情風俗有很大的關系,他以電影「克拉瑪對克拉瑪」及上海普遍以男性為主夫的心態為例,母親的懷孕、哺育功能確實無法由父親取代,不過,其它部分只要肯學習,父親確實能代勞分擔母親的照護工作。
以父親在養護者角色的階段來說,如果這個時期能適時參與,就能消除孩子因和母親分離時所帶來的焦慮與不安,同時,也能提供孩子體驗不同性別照顧者的特性。
不過,專家強調,要家庭生活能夠圓滿,父母雙方必須同時對教養責任有相同的意識,確實有其難處,他說,「只要看看身邊的親朋好友就知道,祖孫三代中,父母一方缺席的,比比皆是。」如果真的無法要求另一半扮演他應該具備的角色時,就要坦然接受,否則「心理的壓力與折磨,會讓自己喘不過氣」。
更何況并非所有的缺席都有不得已的原因,有的「沒缺席比缺席還糟」,專家說,如果父親只是單純的工作忙碌,無法照顧家庭,但只要有心,還是可以有許多方法與孩子產生互動,最怕就是「不忙,還幫倒忙」。
盡管如此,父親的缺席,會造成的影響仍是可以預知的,專家認為,會影響的最大層面在于「未來子女沒有能力擺脫與母親的共生關系,而這樣的關系通常會變得相當不健康。」
對女兒影響:不信任男人
這種情況下長大的兒女,會有不同的顯現,女兒成年后,往往會對男人產生不信任的態度,或是將父親理想化,使得女性特質朝向低度發展,同時可能會因為需要爸爸的空虛,而影響到她選擇的對象的年紀。專家說,這可從有許多家庭都是女人時,就會出現一個特別男性化的女兒觀察而得。
對兒子影響:長不大或大男人
至于兒子,如果父親是在他幼年時期缺席,就會讓兒子與母親的關系因太過密切,致使長大后很難脫離母親的陰影,成為獨立的個體。專家提醒,這樣的孩子長大后,不是過于軟弱,感覺永遠長不大;不然就是過度成熟,沒有真正有過赤子之心,不知如何放松,而變成「大男人」,甚至可能影響到未來的人際關系與工作成就。
-
缺失的父愛,對孩子有那三種影響我們對于小孩子來說成長就應該要參與,那么這樣才可以對孩子的身體或者是身心都是有著非常大的幫助的,尤其是父親方面父愛無疆,
-
寶寶學爬有哪些注意事項我們每個人都從小慢慢成長過來的,從呱呱墜地后便開始從爬行逐步學會走路和跑步等過程,特別是每當看到寶寶學會爬行是讓家長非常
-
家長應如何正確引導孩子怕生心理一般寶寶由于年齡偏小,使之日常特別怕陌生人,尤其是家中來了不速之客后都會很快的躲到父母身邊,更不要說主動和他人進行正常交
-
日常有哪些食物利于孩子長高現在的社會當中,不管在進行找工作,還是在日常相親的年齡,使之人們都較為看重的是自身身高,每個家長無不希望讓自己的寶寶能夠
-
寶寶不能吃哪些水果水果是一種營養元素非常高的食物,所以日常深受大家的喜愛,特別是對日常的寶寶來說,為之適當的增加些水果攝入給其帶來的維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