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愛缺失會讓孩子人格發育不健全
很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得到母親的愛和教育一般會遠遠大于父親對自己的愛和照顧。當然這可能跟父親的工作有很大的關系,另一方面這也跟很多家庭的教育觀念有關系。因為很多人都認為教育孩子是母親的工作。這就造成了很多孩子的父愛缺失。
- 現象
家長會開成了“媽媽會”
近日,鄭州市金水區實驗小學公布了學校對學生家庭的一項調查,調查顯示,超過2/3的家庭是媽媽主要承擔教育責任,包括接送孩子、過問孩子的學習和思想情況、參加學校組織的家長會等。
半數左右的家庭里,爸爸跟孩子溝通的時間平均每天不超過20分鐘,溝通一般限于飯桌上,有的爸爸不能每天和孩子見一次面。
有空閑時,62%的爸爸和孩子交流的主要內容是學習情況,較少涉及怎樣做人等內容,母親在家庭中是子女教育的絕對主角。
學校的李老師說,尤其表現在開家長會上,家長會幾乎成了“媽媽會”,很少見到孩子的父親參加。雖然有“校信通”把孩子的情況反映給家長,但是,往往反饋 的還是孩子的媽媽。很少見到孩子的爸爸就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問題主動跟老師溝通。這樣的問題不光是在小學生身上,中學生身上問題也很嚴重。
- 煩惱
“一個月最多跟爸爸一起吃3次飯”
負責調查的該校老師專家說:從調查表來看,主要原因是父親忙于工作,沒有足夠時間教育孩子;還有一個是很多人認為教育孩子是母親的事情。
邵女士的兒子今年上小學4年級,她說自己的兒子最近出現了很多問題:學習不夠用功,一直不用心,很少說話,也不怎么主動叫爸爸、媽媽。后來心理醫生解釋說,問題主要出在孩子的爸爸身上。
孩子說,在學校常有同學欺負他,他不知該怎么辦。每次媽媽都是讓他忍耐。孩子很想聽爸爸怎么說,可孩子他爸從來沒有耐心地聽孩子講學校里的事兒。他說,很少見到爸爸,每天上學的時候爸爸還沒起床,晚上睡覺的時候爸爸還沒回來,有時一個月才能跟爸爸在一起吃3次飯。
30歲的張先生說,的確是因為很忙,兒子都上三年級了,從上學開始自己一次也沒參加過孩子的家長會,總覺得孩子還小,現在需要媽媽多一點,有一次想去參加家長會,但一想到都是媽媽去參加,自己一個大老爺們兒坐那怪不好意思,也就算了。
不過,張先生說,兒子的確不像小時候的性格,很柔弱,有時候還喜歡哭,自己看著就火大。
-
缺失的父愛,對孩子有那三種影響我們對于小孩子來說成長就應該要參與,那么這樣才可以對孩子的身體或者是身心都是有著非常大的幫助的,尤其是父親方面父愛無疆,
-
寶寶學爬有哪些注意事項我們每個人都從小慢慢成長過來的,從呱呱墜地后便開始從爬行逐步學會走路和跑步等過程,特別是每當看到寶寶學會爬行是讓家長非常
-
家長應如何正確引導孩子怕生心理一般寶寶由于年齡偏小,使之日常特別怕陌生人,尤其是家中來了不速之客后都會很快的躲到父母身邊,更不要說主動和他人進行正常交
-
日常有哪些食物利于孩子長高現在的社會當中,不管在進行找工作,還是在日常相親的年齡,使之人們都較為看重的是自身身高,每個家長無不希望讓自己的寶寶能夠
-
寶寶不能吃哪些水果水果是一種營養元素非常高的食物,所以日常深受大家的喜愛,特別是對日常的寶寶來說,為之適當的增加些水果攝入給其帶來的維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