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個新爸爸呢
添了寶寶晉升為新爸爸之后,這是多么高興的事情,可是新爸爸的疑惑也很多,該如何做個好爸爸呢?如何做個新新爸爸呢?那么下面來看看詳細的介紹吧。
“新新父親”的10個時代標簽
直接和孩子說“我愛你”
傳統父親幾乎就是威嚴的代名詞,而“新父親”卻擅長剛柔相濟。他們有很男人的一面,但是又可以很平等地和孩子交流;當孩子違反了規則時,他們會堅持到底,不講情面,但是他們不會用粗暴的武力來解決問題。和傳統父親比起來,“新父親”們的性情更豐富了,他們也更會表達出自己對孩子的愛,對“新父親”來說,“寶貝,我愛你!”可以脫口而出,他們希望看到孩子可以在自己身上同時體驗到堅持的剛強和充滿愛意的柔軟。
親職教育正在流行
“80后”的一代天生愛玩也喜歡獨立,他們經常選擇自己的玩法而無所顧及。直到有一天他們成為了父親,一切生活的方式也改變了。親職教育讓父親們認識到,自己不是孩子天然的教育者,而是需要在育兒實踐中不斷地學習和摸索。因此,越來越多的父親參與到寶寶的成長中,和孩子一起參加親子班,睡前看看《如何讓寶寶愛上你》之類的育兒圖書,能和自己的“小新”一邊唱著《大象歌》,一邊在地上滾來滾去的親和式父親會越來越多。這些在60、70父親們看起來不值一提的小事,在80后父親卻得到了大力“推廣”,因為他們認定:當父親是需要學習的,父子間的感情也是需要培養和經營的。而堅信“棒打出孝子”式的“嚴父”則會越來越少。
多元化的型格“父親”
80后的一代是看著時尚大片、風尚雜志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們會十分看重對于自我的塑造和定義。“父親”對于他們來說,不再是單純的養兒育女的家庭職稱,“父親”是一種驕傲,一段新鮮的旅程,一種對能力的肯定。而我們對父親的關注,好像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強烈。當人們還沒來得及嘗出而今的父親是什么味道的時候,一系列新名詞就撲面而來:學習型父親、養育型父親、雙性父親、Modern父親……在對這些詞大徹大悟之前,我們先要對這些詞的創造者表示敬意。也許正是他們的引領,才使“新父親”時代能夠在此時到來。
父子之間是平等的
在和父母溝通、相處的過程中,被“80后”最常提及的就是“代溝”這個詞,父輩們“以家長為核心”的管理方法和做派,讓他們認為自己的童年基本是在“不平等條約”中度過的,自己的想法和行為總是受到管制,這個不好,那個也不行。當他們終于有機會成了一家之主的時候,他們暗暗告誡自己,絕對不可以。他們要給孩子更多說話的機會,更多自己做決定的機會,而家長,只不過是一名引導員,當孩子的想法出現問題時,只要及時地加以糾正就OK。當然,在這個前提下,孩子也必須同樣的愛父母,懂得和父母分享。在他們心目中,理想的親子關系就是應該充滿了平等的回饋和交互。
愛孩子但絕不溺愛
“80”后的一代一般的家庭組成為倒金字塔式,孩子少而家長多,給予孩子的愛自然也要多。但在經歷了自己的童年時光后,大多“80后”的男人都明白其實對自己的孩子過分的溺愛是很危險的,真怕自己的孩子承受不了“糖衣炮彈”的轟炸,最后還是像自己一樣叛逆、浮躁。于是,“80后”的男人懂得了給予孩子的愛應該有取舍,懂得了適當的否定孩子的成績也可以使他們“越挫越勇”。當孩子為了一個玩具而在街頭哭鬧不休時,他們往往不會因為價格而猶豫,而是會為了玩具對孩子有沒有益處而苦惱。最后他們也許會選擇買上一個玩具,但決不會因為孩子的苦惱,而是在自己看來有買的必要。在孩子犯了錯誤時不是一味的批評,而是要告訴他錯在哪兒。他們不希望看到當有一天孩子需要自己面對、解決問題的時候,卻因為之前家長的一味“包辦”而成為失敗者。
-
缺失的父愛,對孩子有那三種影響我們對于小孩子來說成長就應該要參與,那么這樣才可以對孩子的身體或者是身心都是有著非常大的幫助的,尤其是父親方面父愛無疆,
-
寶寶學爬有哪些注意事項我們每個人都從小慢慢成長過來的,從呱呱墜地后便開始從爬行逐步學會走路和跑步等過程,特別是每當看到寶寶學會爬行是讓家長非常
-
家長應如何正確引導孩子怕生心理一般寶寶由于年齡偏小,使之日常特別怕陌生人,尤其是家中來了不速之客后都會很快的躲到父母身邊,更不要說主動和他人進行正常交
-
日常有哪些食物利于孩子長高現在的社會當中,不管在進行找工作,還是在日常相親的年齡,使之人們都較為看重的是自身身高,每個家長無不希望讓自己的寶寶能夠
-
寶寶不能吃哪些水果水果是一種營養元素非常高的食物,所以日常深受大家的喜愛,特別是對日常的寶寶來說,為之適當的增加些水果攝入給其帶來的維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