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如何做個聰明的職場爸爸
養(yǎng)育一個孩子也是家長學習的一個過程,學習如何養(yǎng)育孩子,學習如何與孩子相處,學習如何讀懂孩子,學習各種“育子圣經(jīng)”,心理學專家介紹說下面的六大心理學“圣經(jīng)”是父母一定要知道的。
心理規(guī)律一:羅森塔爾效應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他把一群小白鼠隨機地分成兩組:A組和B組,并且告訴A組的飼養(yǎng)員說,這一組的老鼠非常聰明;同時又告訴B組的飼養(yǎng)員說他這一組的老鼠智力一般。幾個月后,教授對這兩組的老鼠進行穿越迷宮的測試,發(fā)現(xiàn)A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組的老鼠聰明,它們能夠先走出迷宮并找到食物。
于是羅森塔爾教授得到了啟發(fā),他想這種效應能不能也發(fā)生在人的身上呢?他來到了一所普通中學,在一個班里隨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學生名單上圈了幾個名字,告訴他們的老師說,這幾個學生智商很高,很聰明。過了一段時間,教授又來到這所中學,奇跡又發(fā)生了,那幾個被他選出的學生現(xiàn)在真的成為了班上的佼佼者。
心理規(guī)律二:超限效應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有一次在教堂聽牧師演講。最初,他覺得牧師講得很好,使人感動,準備捐款。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他有些不耐煩了,決定只捐一些零錢。又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于是他決定1分錢也不捐。等到牧師終于結(jié)束了冗長的演講開始募捐時,馬克·吐溫由于氣憤,不僅未捐錢,還從盤子里偷了2元錢。
這種刺激過多、過強和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反抗的心理現(xiàn)象,被稱之為“超限效應”,在家庭教育中時常發(fā)生。如,當孩子犯錯時,父母會一次、兩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復對一件事作同樣的批評,使孩子從內(nèi)疚不安到不耐煩乃至反感討厭。被“逼急”了,就會出現(xiàn)“我偏要這樣”的反抗心理和行為?梢,媽媽對孩子的批評不能超過限度,應對孩子“犯一次錯,只批評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評,那也不應簡單地重復,要換個角度、換種說法。這樣,孩子才不會覺得同樣的錯誤被“揪住不放”,厭煩心理、逆反心理也會隨之減低。
-
缺失的父愛,對孩子有那三種影響我們對于小孩子來說成長就應該要參與,那么這樣才可以對孩子的身體或者是身心都是有著非常大的幫助的,尤其是父親方面父愛無疆,
-
寶寶學爬有哪些注意事項我們每個人都從小慢慢成長過來的,從呱呱墜地后便開始從爬行逐步學會走路和跑步等過程,特別是每當看到寶寶學會爬行是讓家長非常
-
家長應如何正確引導孩子怕生心理一般寶寶由于年齡偏小,使之日常特別怕陌生人,尤其是家中來了不速之客后都會很快的躲到父母身邊,更不要說主動和他人進行正常交
-
日常有哪些食物利于孩子長高現(xiàn)在的社會當中,不管在進行找工作,還是在日常相親的年齡,使之人們都較為看重的是自身身高,每個家長無不希望讓自己的寶寶能夠
-
寶寶不能吃哪些水果水果是一種營養(yǎng)元素非常高的食物,所以日常深受大家的喜愛,特別是對日常的寶寶來說,為之適當?shù)脑黾有┧麛z入給其帶來的維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