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之間別強求成母女
婆媳之間的矛盾,永遠都是生生不息的話題,但是這對矛盾確實實實在在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之中,那我們又應該如何去面對它和解決它呢
一部小說,一種縮影
被評為“最具爭議”的長篇家庭倫理小說《雙面膠》最近相當受讀者歡迎。作者用洋洋灑灑數十萬字寫出了讓女性心有戚戚的婆媳關系:
麗鵑感覺,這個家里,自己像個客人,在亞平他們三個中間,自己猶如隔著一層玻璃,雖然看得清楚,卻水潑不進。當然,如果自己愿意,繞過那層玻璃,是可以將水潑進去的,其結果更有可能是他們家包括自己都全身濕答答。就這樣遠觀挺好,既不遠又不近,既不親又不疏,既不冷又不熱。
一對卿卿我我的恩愛夫妻反目為仇,成為不再有一絲親情的陌路者,甚至還走向血腥悲劇,原因只為兩代人生活理念和方式的不同。
或許正如作者在書里最想傳達的:即使沒有第三者、沒有重大誤會、沒有病痛折磨,也可能因為雙方各自家庭的介入,生活瑣事的一點點累積,導致嚴重問題。
“這樣的故事,普遍存在于現實家庭生活中。”上海心理咨詢中心主任杜亞松從大量門診案例中研究發現,婆媳關系難處的關鍵之一,是如何處理生活方式的差異。
婆媳相處要存“邊界心”
結婚了,要不要跟父母住在一起
在絕大多數想盡孝道的年輕夫妻中,跟父母住在一起的沖動,總能妨礙他們對生活習慣差異的考慮。一位在政府機關工作的劉女士對此就有切身之痛。
本來她天真地以為,自己性格大大咧咧,凡事很少鉆牛角尖,跟婆婆住在一起應該是自然簡單的事。沒想到,正是她的凡事都不放在心上,讓婆婆怎么也看不慣:“不愛做家務還制造混亂”;“我跟她說的話,從來都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一櫥子的衣服還不斷買,這么不會過日子”。
婆媳倆鬧別扭,生氣卻由兒子代勞,因為怎么也端不平那碗水,最終小兩口搬出去住才算了結。
對此杜亞松認為,婆媳相處,要有“邊界心”。無論是婆婆住在媳婦家,還是媳婦來到婆婆家,客隨主便,誰也別想著控制誰,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
婆媳別強求成母女
杜亞松指出,生活中很多細節,包括花錢方式、飲食習慣、生活習慣等,在婆媳之間不僅會有代溝,還可能存在地域差異。我們要做的不是簡單判斷誰的方式對,誰的方式錯,也不是力圖抹平那些差別,而是在保留自己邊界的前提下,追求生活方式的多樣性。
但在傳統的婆媳關系中,無論是婆婆、兒媳還是兒子,都只強調了家庭意識,希望能盡量融入對方生活,因此,很多人都無意中在試圖改變別人的生活方式。或者總覺得對方在否定自己,讓自己很不舒服。
“每個人都有自主表達對某個東西判斷的權利。我們的社會提倡多樣化,過于追求一致的婆媳關系,反而很危險。”杜亞松說。
兒子別當傳話筒
婆媳有矛盾,很多家庭選擇讓兒子當傳話筒,以互吐不滿。但杜亞松認為,“我不提倡讓先生當傳話筒,因為長時間這樣間接溝通,婆媳之間容易出現更大誤會。”他指出,最好的方式是進行“三方會談”,講明原則:
一、夫妻小家庭、丈夫的家、妻子的家,是三個家庭,任何把這三個家庭攪在一起的做法都不可取
二、媳婦和公婆、女婿和岳父母之間沒有血緣關系,任何過度試圖美化和親近兩者的做法都是徒勞的
三、夫妻之間完全契合的可能性為零,任何對對方的刻意改造都將是對自己的傷害。
-
從三個角度來探討,為什么婆媳關系難相處現在生活中我們都知道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很多的一些煩心事,而且家長里短的事情也是各種各樣的,可是大家都知道生活中每個人都不
-
你知道影響婆媳關系的那些事嗎你知道影響婆媳關系的那些事嗎?婆媳關系在中國歷史中一直是家庭矛盾的焦點,沒有一個婆婆能把媳婦當做姑娘疼,也沒有一個媳婦能
-
親人之間這些賬不能欠這些事不能做親人之間這些賬不能欠這些事不能做嗎?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可見親人之間的親情是多么的偉大,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卻有很
-
寶寶智力遲緩怎么辦看著孩子一天天的長大,家長無不感到欣喜和滿足,但隨之而來的是孩子的大腦智力相比和其他同齡孩子有很大差距,使之在分辯正常顏
-
節后暴飲暴食可以這樣有效消脂節后暴飲暴食可以這樣有效消脂嗎?最近總是聽一些朋友抱怨,短短的春節幾十天自己巨人胖了十多斤,好不容易瘦下的肌肉有恢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