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家務家長要不要給報酬
孩子從事一些模擬工作的 “勞動”是可以有“報酬”的,比如在“星期8小鎮”,孩子為的就是體驗“勞動”的快樂,享受第一次獲得“工作回報”的喜悅。但是,孩子在家里做家務應不應該給報酬呢?
拖地2元,洗碗1元,洗衣服2元,擦桌子5角,幫媽媽買東西1元……很多家長為了鼓勵孩子做家務,以付報酬的形式讓孩子做家務,效果蠻不錯。很多孩子也是通過這種方式獲得零花錢,看上去是一舉兩得,但是這種方式究竟是否科學?有多少家長在擁護,又有多少家長表示反對?
■正方
當勞動超過正常范圍時,可以考慮給報酬
陳昊的兒子7歲,以前,兒子沒有做家務的意識,但是通過在小鎮的鍛煉,兒子開始主動跟著奶奶做一些擇菜、擦餐桌、整理自己的床鋪等家務,當兒子完成這些“份內事”時,陳昊會予以表揚,或者以一次郊游作為獎勵。
但是當孩子承擔了超乎想象的工作時,作為激勵,陳昊會考慮給予兒子適當的金錢,金額不會很大。因為是兒子自己勞動所得,所以他會特別珍惜這種“鼓勵”,以后做事變得特別勤快、也更主動。就像兒子在小鎮里“打工”所體驗到的“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的道理,“打工”、“消費”、“存錢”這些游戲環節不僅讓兒子直觀理解了工作和金錢的價值,對于從小培養他的金錢觀,和學習理財知識也很有幫助。
■反方
做家務是必須的,但沒必要用金錢作為激勵
王女士女兒今年10歲,被問及“平時是否會讓孩子做家務”時,她表示,會讓女兒參與一些家務事,比如倒垃圾、買早點、洗衣服、洗鞋子、整理自己的房間等,但是沒有用錢作為激勵,主要是口頭表揚,以避免用金錢掛帥。王女士覺得在孩子小學高年級的時候做家務給錢比較合適。而現在,她會讓女兒跟著賣一些飲料瓶等廢品,賣廢品的錢作為女兒的零花錢存在儲蓄罐里,如果她要買東西,只能用儲蓄罐里的錢,這樣,女兒就會考慮是否真的要買,從而體驗到金錢來之不易,并且有效控制了孩子普遍擁有的強烈的擁有欲。
[專家觀點]不鼓勵做家務給報酬的方式
華東師大學前與特殊教育學院副教授王順妹表示,首先應肯定家長讓孩子做家務的行為。目前家庭大多只有一個孩子,很多家長舍不得讓孩子做家務,認為只要學習好就可以了,做家務反而會分心。
王順妹表示,讓孩子做家務有很多好處,不僅是分擔家務勞動,還能通過做家務讓孩子認識和接觸物體,提高孩子智力和能力。研究表明,孩子智力發育與其動手力密不可分。
王順妹建議,在孩子兩歲多時家長就可考慮讓孩子參與家務活動,如買回菜后讓孩子分門別類,或收回衣服后讓孩子分門整理,逐漸培養孩子的勞動意識。
但不鼓勵用報酬的方式,因為這種方式弊大于利,這容易讓做家務的行為變成一種交易行為,家長和孩子間形成交易關系。這種關系的形成不利于孩子責任心的培養。
鼓勵孩子做家務還有很多辦法
家長可通過引導的方式培養孩子做家務。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應為孩子樹立榜樣,干家務時可教育孩子勞動是美德,在自己干家務時可抓住機會讓孩子一起勞動,讓他感到做家務的快樂。孩子在參與家務后更多的以口頭表揚為主,其實孩子能得到家長的贊揚與肯定已經很滿意了。當孩子幫大人做完事,說一句“孩子你真棒”,或許他就會很高興,找到成就感。
另外要培養孩子自己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如日常的房間整理、洗自己衣物等。當然孩子畢竟是孩子,可在孩子做了一些家務后,給他們一點鼓勵,如獎勵小禮物,或帶孩子出去玩。或用累計獎章的方式,做完一天的家務就給一個獎章或者一朵小紅花,累計一定數量的獎章后就可以換取獎品。同時,玩游戲、講故事等也都是鼓勵孩子做家務很好的形式。
-
從三個角度來探討,為什么婆媳關系難相處現在生活中我們都知道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很多的一些煩心事,而且家長里短的事情也是各種各樣的,可是大家都知道生活中每個人都不
-
你知道影響婆媳關系的那些事嗎你知道影響婆媳關系的那些事嗎?婆媳關系在中國歷史中一直是家庭矛盾的焦點,沒有一個婆婆能把媳婦當做姑娘疼,也沒有一個媳婦能
-
親人之間這些賬不能欠這些事不能做親人之間這些賬不能欠這些事不能做嗎?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可見親人之間的親情是多么的偉大,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卻有很
-
寶寶智力遲緩怎么辦看著孩子一天天的長大,家長無不感到欣喜和滿足,但隨之而來的是孩子的大腦智力相比和其他同齡孩子有很大差距,使之在分辯正常顏
-
節后暴飲暴食可以這樣有效消脂節后暴飲暴食可以這樣有效消脂嗎?最近總是聽一些朋友抱怨,短短的春節幾十天自己巨人胖了十多斤,好不容易瘦下的肌肉有恢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