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環境影響兒童攻擊性
對愛動手動腳的寶寶不知所措,寶寶愛攻擊人怎么辦?寶寶的攻擊行為有哪些規律呢?科學家們的研究表明家庭教育影響孩子攻擊性行為。
家庭對兒童攻擊性的影響
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家從人種、文化和社會學、心理學角度對人的攻擊性成因進行過許多探索,發現了很多令人感興趣的規律性,其中也包括家庭對兒童攻擊性形成的影響。這些影響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對孩子缺少監控的家長
家長對兒童攻擊性的另一間接影響是通過對兒童游戲、行為、朋友選擇等活動的管理和監控實現的。研究發現,缺少家長監控可能造成兒童與青少年的攻擊性和過失行為,包括與同伴打架,罵老師,違反規則等。對青少年犯的家長的調查發現,這些家長對孩子的行蹤、與什么人交往、從事怎樣的活動等問題采取無所謂的態度。這種缺乏監控實際上充分體現了家長對孩子的不關心。
2.家長的撫養方式與兒童的攻擊性行為
家長對孩子的態度和撫養方式對兒童攻擊性行為的形成起重要作用。研究文獻極具說服力地證明:冷漠拒斥的家長常會反復無常地懲罰孩子,并且容許孩子表現攻擊性沖動,他們更容易培養出攻擊性的兒童。這些冷漠拒斥的父母總是挫傷孩子的情感需要,給孩子樹立了對人漠不關心的榜樣。當孩子對別人表現出攻擊性時,他們采取不管不問的態度,這就使孩子的打斗行為合法化,使孩子失去控制自己攻擊性沖動的鍛煉機會。這些家長往往還有另一個特點,當他們對孩子的攻擊性行為無法忍受時,就會懲罰孩子,打屁股,打耳光。這又向孩子提供了一個攻擊性行為的模仿原型,不但達不到控制攻擊性的目的,反之卻變相地暗示孩子?quot;當別人使你不滿意時,應該怎樣對待他"。所以,研究證實了這一事實:常靠體罰來約束攻擊性行為的家長,他們的孩子在家庭之外往往是強侵犯性的。
3. 孩子也會影響父母
關于父母撫養方式的一項研究發現,母親對兒童早期攻擊性行為的容許態度能最好地預示男性青少年期的攻擊性行為;其次的有效預測指標不是父母的撫養方式,而是兒童自己氣質的沖動性(高活動性、沖動性的兒童易成為高攻擊性兒童)。從事這項研究的奧爾維斯認為,一方面,高活動性、容易沖動的兒童會使母親精疲力盡,而變得對他的攻擊性很容忍,從而助長孩子的高攻擊性;另一方面,孩子的行為常常激怒母親,使她無法容忍而采用體罰的方式來警告孩子的攻擊性行為。這就是說,孩子自己也參與了家庭撫養環境,并在其中起了一定的作用,正是這種環境導致了兒童的攻擊性傾向。
4. 容易滋生攻擊性的家庭模式
美國的兩位心理學者杰拉爾德和帕特森觀察了高攻擊兒童的家庭中父母與兒童相互作用的模式。這些兒童是在家庭和學校都愛打斗、不服管教的孩子。然后把這些家庭和那些具有相似規模和經濟地位、但沒有問題的兒童的家庭進行比較,發現這些問題兒童的家庭很相似──家庭成員之間很少表達感情,常常爭吵不休。他們把這種家庭環境稱為高壓式的家庭環境,在這種環境中,家庭成員之間的交往形式多為一成員迫使另一成員停止對他的侵擾。在形成高壓式交往的過程中,負強化起著重要作用。當一家庭成員惹怒另一成員時,后者就會用哭叫、打鬧和謾罵來還擊。這樣,攻擊性行為就得到了強化。
杰拉爾德和帕特森還發現,在這樣的家庭中,父母極少用鼓勵等積極方式來控制幼兒的行為,而只會選擇高壓性的策略。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種高壓環境出來的孩子對懲罰極其抵制。他們用相應的強力手段反抗父母,重復家長要制止的行為。他們用這種方式吸引父母的注意力和關注。相反,在非高壓家庭中的孩子平時就經常得到積極、肯定的關心,他們不需要用激怒其他家人的方式來得到關注。這種家庭的家長用懲罰方式教育孩子時也更為有效,他們能較好地把握住局面而不致陷入對抗的處境。
溫馨提示
對家庭心理氣氛的影響是多方面的:父母與孩子之間高壓式的相互作用都會互相影響,最終形成一種有敵意的家庭環境──攻擊性的滋生土壤。
因此父母應該正確的引導孩子行為,多與孩子親近多參加親子活動。
-
從三個角度來探討,為什么婆媳關系難相處現在生活中我們都知道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很多的一些煩心事,而且家長里短的事情也是各種各樣的,可是大家都知道生活中每個人都不
-
你知道影響婆媳關系的那些事嗎你知道影響婆媳關系的那些事嗎?婆媳關系在中國歷史中一直是家庭矛盾的焦點,沒有一個婆婆能把媳婦當做姑娘疼,也沒有一個媳婦能
-
親人之間這些賬不能欠這些事不能做親人之間這些賬不能欠這些事不能做嗎?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可見親人之間的親情是多么的偉大,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卻有很
-
寶寶智力遲緩怎么辦看著孩子一天天的長大,家長無不感到欣喜和滿足,但隨之而來的是孩子的大腦智力相比和其他同齡孩子有很大差距,使之在分辯正常顏
-
節后暴飲暴食可以這樣有效消脂節后暴飲暴食可以這樣有效消脂嗎?最近總是聽一些朋友抱怨,短短的春節幾十天自己巨人胖了十多斤,好不容易瘦下的肌肉有恢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