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怎么治療多汗寶寶
寶寶平時容易出汗,一活動就汗多,這是為什么呢?家長應該分清生理性及病理性多汗,寶寶的汗多可能性分析。下面一起來學習。
分清生理性和病理性多汗
生理性多汗
1.體質因素 生理性多汗是指孩子的生長發育良好,身體健康,沒有任何疾病,但是卻經常在睡眠中出汗。中醫認為,小兒系“純陽之體”,加之小兒“腠理疏松,肌膚薄嫩”,睡著覺后陽氣入里,體內陽氣相對較多,通過陽氣的蒸騰作用很容易使小兒在入睡后稍有微汗。現代醫學解釋為嬰幼兒期由于新陳代謝旺盛,產熱較多,皮膚比較薄嫩,加上小兒活潑好動,很多孩子晚上上床后也得跟家長玩鬧一會兒,所以入睡后經常出現汗多的癥狀。
2.睡眠習慣不良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即使在冬季,暖氣、空調也讓屋子里的溫度很高,但是家長還是害怕晚上睡覺的時候凍著孩子,因此給孩子蓋得厚厚的,尤其是小寶寶,總是包得嚴嚴實實。殊不知,孩子因為大腦神經系統體溫調節中樞發育尚不完善,而且又處于生長發育時期,機體的新陳代謝非常旺盛,產熱太多,再加上厚衣被的刺激,所以只能通過出汗才能發散體內的熱量,來調節到正常的體溫。
3.營養過剩 很多家長總是擔心孩子營養不夠,想方設法讓孩子多吃補品,在入睡前經常喝點奶或吃些熱量高的東西再去睡覺,結果入睡后機體大量產熱,只好通過皮膚出汗來散熱。
病理性多汗
1.自汗和盜汗 病理性多汗也就是中醫所說的汗證,是指在安靜的狀態下,或無故而全身或身體某一部位出汗過多,甚至大汗淋漓的現象。其中小兒比較常見的是自汗和盜汗。自汗指的是“不分寐寤,無故汗出者”,就是說不管孩子醒著還是睡著,都會出現無故出汗的現象;盜汗指的是“睡中出汗,醒時汗止者”。
在臨床上,孩子出汗的情況常常是自汗和盜汗同時并見。在中醫看來,不管是自汗還是盜汗,大部分都是“虛”的表現。因此,我們經常說嬰幼兒愛出“虛汗”,多是由于喂養不當或消化吸收不良而造成的。護理上要注意調整喂養方法,促進小兒食欲,適當增加蛋白質、脂肪及糖的攝人量,必要時可采用中醫中藥調理脾胃不合。
2.疾病因素 還有些疾病也可使小兒表現出病理性多汗,如有的孩子后腦勺部位頭發稀疏、脫落或沒有頭發,這就是因為小兒頭部出汗太多,局部瘙癢,經常在睡覺時搖頭與枕頭摩擦,造成枕部環狀脫發,醫學上稱之為“枕禿”。這是嬰兒佝僂病的早期表現,只要早些發現并及時補充維生素D和鈣,當佝僂病得到控制,出汗也就會自止。
4類型汗癥中醫診療
中醫將小兒汗證分為4個類型,每個類型都有不同的表現,并且有相應的治療原則和方藥。
1.表虛不固型
主要見于平時體質虛弱的小兒,主要表現為經常出汗,或者伴有盜汗,出汗以頭項、肩背明顯,活動后尤甚,汗后乏力、倦怠、畏冷。平時易感冒,面色晄白、唇淡、肢端冷、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中醫治法為益氣固表,方藥選用玉屏風散合牡蠣散加減。
2.營衛失調型
主要見于急慢性疾病后期的孩子,主要表現以自汗為主,或伴盜汗,汗出遍身而不溫,微寒怕風,不發熱,或伴有低熱、精神疲倦、胃納不振、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緩。中醫治法為調和營衛,方藥選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
3.氣陰虧虛型
多見于急病、久病、重病之后失于調養的孩子,主要表現以盜汗為主,也常伴自汗,形體消瘦,汗出較多,萎靡不振,或伴低熱、口干、手足心灼熱、哭聲無力、口唇淡紅、舌質淡、苔少或見剝苔、脈細弱或細數。中醫治法為益氣養陰,方藥選用選用生脈散加減。
4.脾胃積熱型
有些小兒由于飲食不知節制,食用過多肥甘厚味,但脾胃功能很弱,結果導致脾胃濕熱蘊積,熱迫津液外泄,故自汗或盜汗。主要表現為自汗或盜汗,以頭部或四肢為多,出汗后皮膚溫度較高,汗液顏色發黃,口渴但不想喝水,口臭,小便色黃,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中醫治法為泄熱健脾,方藥選用瀉黃散加減。
4要點改善生理性多汗
對于生理性多汗,只要做好平時的預防和護理工作即可,家長不必過分擔心。只要平時稍微細心注意一下,讓孩子注意冷暖適宜,改變一下生活習慣,都會糾正過來。
-
從三個角度來探討,為什么婆媳關系難相處現在生活中我們都知道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很多的一些煩心事,而且家長里短的事情也是各種各樣的,可是大家都知道生活中每個人都不
-
你知道影響婆媳關系的那些事嗎你知道影響婆媳關系的那些事嗎?婆媳關系在中國歷史中一直是家庭矛盾的焦點,沒有一個婆婆能把媳婦當做姑娘疼,也沒有一個媳婦能
-
親人之間這些賬不能欠這些事不能做親人之間這些賬不能欠這些事不能做嗎?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可見親人之間的親情是多么的偉大,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卻有很
-
寶寶智力遲緩怎么辦看著孩子一天天的長大,家長無不感到欣喜和滿足,但隨之而來的是孩子的大腦智力相比和其他同齡孩子有很大差距,使之在分辯正常顏
-
節后暴飲暴食可以這樣有效消脂節后暴飲暴食可以這樣有效消脂嗎?最近總是聽一些朋友抱怨,短短的春節幾十天自己巨人胖了十多斤,好不容易瘦下的肌肉有恢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