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來越懶 其實“罪”在家長
現在的家庭中,都是一個孩子,這樣父母就更加的溺愛孩子,嬌慣孩子,使孩子養成了很多的壞毛病,使孩子越來越懶。
在父母的眼里,孩子從小懶惰是個危險信號,其實,這些不能說明孩子“懶”,可能與孩子的天生氣質有關,也可能是家長教育方式出現偏差,沒有給孩子適時的鍛煉機會,導致嬰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差、適應能力差等。在結合孩子“氣質”的同時,家長要注意在不同階段循序漸進地培養孩子的不同能力,不能給孩子偷懶的借口和理由。
自理能力達標幼兒不到兩成
按照目前各大醫院兒保科通用的0~2歲神經心理發育標準,一般要求9個月大的嬰幼兒就要開始學會部分生活自理,但是現在的孩子基本達不到要求,12個月的孩子穿衣應該知道配合,15個月應該會自己脫襪子、穿鞋等,但基本上來做兒保的孩子都做不到,只有少數不到兩成的孩子可以勉強應付。
現在的孩子都不笨,這在早期智力測試里能體現出來,但是社交行為跟生活自理能力落后,能力在退化,主要原因就是家長沒給機會,包辦太多。
一個2歲的小男孩,其父母都在美國,從小由爺爺奶奶帶,因為家里經濟條件較好,小男孩一直穿紙尿褲,不會自己脫鞋,表示個人需要不會說,全部用手指。“正常來說,1歲以后就可以完全不用紙尿褲了,家長要有意識地訓練其定時排便能力”。還有的小孩3歲不會說喝水等,很多家長不敢送孩子去幼兒園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擔心孩子在學校吃不飽,喝不好,這給孩子進入社會埋下了不小的交往障礙。
大多源于家長包辦太多
一項在全國范圍內的調查顯示:中國近一半孩子是跟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長大的。該調查數據顯示:目前,上海0~6歲的孩子中有50%~60%屬于隔代教育,廣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占到總數的一半,北京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多達70%。
“隔代教育”產生的最嚴重的后果就是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差。一般老年人格外疼愛孩子,對隔輩的孫兒女容易溺愛和遷就。特別當孫兒女是獨生子女時,老人更怕他們有所閃失,對不起兒女。于是,老人事事依著孩子,處處保護著孩子,把孩子放在家中的核心位置。在吃的方面,給孩子做“專利菜”,讓孩子享受餐桌的特殊待遇;包辦孩子生活上的所有事情,代替孩子穿衣,代替孩子整理玩具,用喂的方式代替孩子自己吃飯,甚至擔心孩子摔跤,不辭辛苦抱著孩子上下樓梯……老人的種種做法,造成孩子四肢動作發展緩慢,獨立生活能力差,處處依賴家長,事事以我為中心,全家人都要為他服務,一旦遇到困難或要求得不到滿足時,他就會生氣、大發脾氣。老人的過分保護,不僅扼殺了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和自信心,還使孩子變得極為自私,膽小嬌氣,弱不禁風。
-
從三個角度來探討,為什么婆媳關系難相處現在生活中我們都知道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很多的一些煩心事,而且家長里短的事情也是各種各樣的,可是大家都知道生活中每個人都不
-
你知道影響婆媳關系的那些事嗎你知道影響婆媳關系的那些事嗎?婆媳關系在中國歷史中一直是家庭矛盾的焦點,沒有一個婆婆能把媳婦當做姑娘疼,也沒有一個媳婦能
-
親人之間這些賬不能欠這些事不能做親人之間這些賬不能欠這些事不能做嗎?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可見親人之間的親情是多么的偉大,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卻有很
-
寶寶智力遲緩怎么辦看著孩子一天天的長大,家長無不感到欣喜和滿足,但隨之而來的是孩子的大腦智力相比和其他同齡孩子有很大差距,使之在分辯正常顏
-
節后暴飲暴食可以這樣有效消脂節后暴飲暴食可以這樣有效消脂嗎?最近總是聽一些朋友抱怨,短短的春節幾十天自己巨人胖了十多斤,好不容易瘦下的肌肉有恢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