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戀物”到底是不是病?
當媽媽發(fā)現寶寶不知從何處起,有了“戀物”的情節(jié)了,媽媽們應該如何辦呢?另外,這是不是一種病呢?戀物情結,又是哪些原因引起的呢?
寶寶不論到哪兒,都要帶著她的小熊布偶,雖然小熊已被抱得破爛不堪,可她就是對其他漂亮玩具不屑一顧,如果小熊不見了就坐臥不寧,一定要找到才罷休;寶寶睡覺的時候總是喜歡抓著父母的手,父母總是要等他睡著了才能把手拿開……此時,作為父母的你,應該如何對孩子進行疏導呢?
正常的“戀物”不是病
親子依戀是嬰幼兒時期很重要的心理需求。它的表現之一,就是對皮膚和身體接觸的需要。所謂“皮膚饑渴”,就是說,人存在著身體接觸的需要,尤其是在嬰幼兒階段更為強烈,在舒適的身體接觸中,孩子會得到一種心理上的放松。所以,孩子會“戀”上被子、枕頭、小熊布偶這些物品。寶寶正常的“戀物”行為并不是病態(tài),是會隨著他的成長慢慢消失的,只要情緒、行為等方面發(fā)育正常,寶寶對物品的依戀就不是異常的。通常多數寶寶只是在特定的時候才需要依戀物,如必須抱著枕頭或玩偶才可入睡等等。對于這種情形,媽媽一般無需干涉,更不應生硬地制止甚至強行奪走寶寶的依戀物。媽媽惟一需要做的就是保證寶寶依戀物的衛(wèi)生,其他順其自然就可以了。
一般來說,只要寶寶對物品的迷戀程度沒有影響到生活作息,那么家長就無需過度擔心。除非是寶寶的依戀行為變成了極端狀態(tài),幾乎要把依戀物品24小時帶在身邊,那就要引起高度重視了。比如奶嘴,如果只在寶寶哭鬧不休時拿來使用一下就可以,一旦寶寶經常口含奶嘴不放就麻煩啦,這不僅容易造成門牙突出變形,而且也很容易產生蛀牙。更何況嘴巴里整天塞著奶嘴,寶寶就不愿意開口,學習說話的進展也會很緩慢。“戀物”本身不會對孩子的成長有消極影響,而“戀物”的源頭——安全感的缺失才是家長必須時刻關注的。當你的孩子突然對一件物品產生了特別的興趣,甚至須臾不可分離,這個時候家長一方面要把對孩子“戀物”的煩惱轉化為生活的樂趣,并以此為親近了解孩子習性的契機,讓孩子與家庭成員之間建立穩(wěn)定的依戀關系。另一方面,重新審視自己和孩子的關系,尋找孩子安全感缺失的原因,問題自然迎刃而解了。
戀物情結有原因
寶寶為什么會出現“戀物”情結,專家研究發(fā)現主要有幾方面的原因:
很早讓寶寶開始在兒童房里單獨入睡,初入幼兒園環(huán)境變化所導致——陌生環(huán)境或陌生人群會給寶寶帶來很大的刺激。很多家庭居住條件優(yōu)越,很早讓寶寶在兒童房單獨入睡;或者寶寶初入園時,環(huán)境的變化會導致出現各種偏異行為,戀物就是其中一種,寶寶會設法通過各種感官來安撫自身的情緒欲望。
父母工作忙,孩子由嚴肅的全職保姆一手帶大,往往與動畫相伴成長——在依戀形成的關鍵期,寶寶希望得到父母的撫摸和疼愛。如果父母經常與寶寶分離,由動畫片陪伴、由嚴肅的全職保姆一手帶大,寶寶就會缺乏安全感,把某些物品作為媽媽的象征或替代品,把原本對親人的依戀轉移到對物品的依戀上。
注重讓孩子上早教班,但生活中卻認為孩子嬉戲玩鬧是“浪費時間”——和家長嬉戲玩鬧的需求在嬰幼兒的身上表現得尤為強烈。在舒適的身體接觸中,寶寶得到的不僅是感知覺的發(fā)展,還得到了心理上的放松,能夠減少緊張感。所以,寶寶所“戀”之物都是那些小被子、毛絨玩具等比較柔軟的東西。
-
藍光最傷寶寶眼睛天氣冷了,許多媽媽在給寶寶洗澡時會打開浴霸。但近日一則新聞,讓所有人大吃一驚:陜西一個寶寶在浴霸下洗澡2個月后,竟然失明
-
新生兒腹瀉怎么辦新生兒腹瀉怎么辦?新生兒腹瀉是新生兒期最常見的腸胃道疾病,又稱新生兒消化不良及新生兒腸炎。
-
安撫哭泣嬰兒試試10個小妙招面對哭起來沒完沒了的小寶寶,新手媽媽們常常手足無措,不妨試一試下面這些方法,或許會有幫助哦。
-
新生兒的眼睛為什么怕光新生兒出生時要經過母體陰道,母體陰道內的分泌物會浸入新生兒的眼睛里,如果陰道分泌物中有細菌,就可導致新生兒的眼睛患玻王女
-
新生兒皮膚護理的兩大誤區(qū)在新生兒護理當中,最容易出現誤區(qū)的就是新生兒皮膚護理。在新生兒皮膚護理中,爸爸媽媽不能一味的根據傳統(tǒng)思維,需要按照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