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吃完奶馬上洗澡 最易嘔吐需警惕
寶寶剛打完疫苗最好暫時不要洗澡,你知道為什么嗎?洗澡對于大人來說,是一件最普通不過的事了,但洗澡對于寶寶來說,可有很多禁忌。
有位家長說,兒子出生3個月了,今天剛剛打了疫苗,醫生吩咐暫時不能給他洗澡。這位家長不明白其中的道理。除此以外,這位家長還想知道,寶寶洗澡有哪些宜與忌。
嬰幼兒皮膚柔嫩,而新陳代謝又十分旺盛,汗液及其他排泄物容易積留,洗澡是嬰幼兒護理的重要內容,但也應選擇時機,有些情況下需要減少洗澡次數,或暫時不洗澡。
嬰幼兒預防接種24小時內最好不洗澡,但可以擦身、換衣。一周內洗澡時應保持注射局部的清潔、干燥,不要沾水。卡介苗接種2~3個月內,局部滲液結痂是正常現象,洗澡時應注意不要碰破。
夏季需要每天洗澡,甚至一天洗數次。冬季氣溫較低,出汗少,皮膚不易臟,洗澡時稍不注意又容易受涼感冒,故可適當減少洗澡次數,但至少每周洗一次。
嬰幼兒煩躁不安、食欲減退、啼哭不止,通常是生病征兆或疾病癥狀,可暫時不給孩子洗澡。這時洗澡會使孩子疲勞,水溫還會使全身血管擴張,血流加快,病情加重或體溫升高。當嬰幼兒發熱、頻繁嘔吐、腹瀉,體內水分丟失,致使有效循環血量減少。洗澡時血管擴張,大量血液淤積于皮膚及皮下組織,容易發生低血壓,嚴重者可發生虛脫。嬰幼兒退熱后不足兩晝夜(即48小時)的,也不宜洗澡。因為退熱過程中,皮膚毛孔開放,外衛不固,抵抗力低下,此時洗澡恐再次外感風寒,使疾病反復或加重。
嬰幼兒喂完奶或吃完飯后不宜馬上洗澡,至少要間隔1小時。嬰幼兒的胃呈水平位,上口(賁門)括約肌較松,下口(幽門)括約肌較緊。吃飽奶后馬上洗澡,體位變化太大,搬動后胃像瓶子倒了一樣,易將剛進食的食物又吐出來,嚴重的可引起窒息,危及生命。
胃腸道蠕動和血液循環主要受植物神經支配。飽食后,副交感神經興奮,胃腸道蠕動加速,血液大量充盈積聚,以完成消化、吸收功能。此時立即洗澡,皮膚受熱而擴張,血流量增加,血液循環驟然減少,導致胃腸蠕動下降,消化液分泌減少。長期如此,會影響消化系統功能,引起消化不良、胃腸功能紊亂等癥狀;此外,如果遇到嬰幼兒皮膚燙傷,或患膿皰瘡、水痘、麻疹等疾病時,皮膚表皮有不同程度水腫、破損、滲出等炎癥反應。洗澡往往加重皮膚損害或誘發感染,加重病情,甚至導致敗血癥,應暫停洗澡。
總之,為寶寶洗澡時,不僅要注意季節、氣候、室溫,還要了解孩子的健康狀況和生理特點。嬰幼兒皮膚角質層軟而薄,血管豐富,而且敏感,吸收能力強,洗澡時水溫在25~35攝氏度為宜,成人以肘部伸入其中試一試,不冷不燙正好。洗澡時不宜用藥皂及堿性肥皂,以免皮膚表面油脂完全去除,降低防御功能。
-
藍光最傷寶寶眼睛天氣冷了,許多媽媽在給寶寶洗澡時會打開浴霸。但近日一則新聞,讓所有人大吃一驚:陜西一個寶寶在浴霸下洗澡2個月后,竟然失明
-
新生兒腹瀉怎么辦新生兒腹瀉怎么辦?新生兒腹瀉是新生兒期最常見的腸胃道疾病,又稱新生兒消化不良及新生兒腸炎。
-
安撫哭泣嬰兒試試10個小妙招面對哭起來沒完沒了的小寶寶,新手媽媽們常常手足無措,不妨試一試下面這些方法,或許會有幫助哦。
-
新生兒的眼睛為什么怕光新生兒出生時要經過母體陰道,母體陰道內的分泌物會浸入新生兒的眼睛里,如果陰道分泌物中有細菌,就可導致新生兒的眼睛患玻王女
-
新生兒皮膚護理的兩大誤區在新生兒護理當中,最容易出現誤區的就是新生兒皮膚護理。在新生兒皮膚護理中,爸爸媽媽不能一味的根據傳統思維,需要按照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