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帶孩子須糾正的12個誤區 你了解嗎?
現代生活壓力大,許多媽媽都放棄做全職媽媽,而是把孩子交給老人帶。據一項調查顯示,兩代人因育兒觀念不同爆發矛盾的家庭高達82%。
在喂養寶寶的過程中,80后、90后的年輕人有著現代的喂養觀念,而老年人總固守著一些傳統的育兒理念。近日,專家為兩代人的這些沖突答疑解惑。
典型病例:小華是一個剛滿5個月的男嬰,由于爸爸媽媽工作繁忙,大多時間都是由爺爺奶奶看管和照顧。為了小孩的喂養問題,兩個年輕人和兩個老年人經常發生沖突。因為爺爺奶奶在喂養小華的過程中,總是按照老年人的傳統觀念,給寶寶吃谷物、喝米湯,有時還不讓媽媽給寶寶喂奶,卻給寶寶喂配方奶,由于喂養不當,導致小華經常上吐下瀉。看到寶寶十分受罪的樣子,小華的爸爸媽媽既心疼又無奈。
專家說,在喂養寶寶的過程中,老年人在思想觀念和認識上的誤區主要表現在12個方面,應該加以糾正,否則會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從而造成終身遺憾。
誤區1:多給寶寶吃谷物類糧食,比吃蛋白質食物好。
專家觀點:寶寶最好六個月以后逐漸添加谷物,因為寶寶胃腸道中的淀粉酶含量很少,消化功能很弱,不像成人的消化功能那么強,如果過早過多添加谷物類,容易導致消化不良。
誤區2:給寶寶喂米湯比母乳更有營養。
專家觀點:小兒喂養最核心的一個觀念就是母乳喂養,如果母乳條件好、奶水足,就要保證母乳喂養,米湯可以作為補充,但不能給寶寶喝得太多。因為米湯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一般100毫升米湯中含有10克左右的糖,如果用米湯代替奶來喂養寶寶,會導致營養攝入不足。
誤區3:要早點給寶寶添加輔食。有的老年人認為寶寶兩到三個月就可加輔食,這樣長得更快。
專家觀點:添加輔食,是幫助嬰兒進行食物品種轉移的過程,使以乳類為主食的乳兒,逐漸過渡到以谷類為主食的幼兒。但不能操之過急,要循序漸進,按照月齡大小和實際需要來添加。2—3個月可以添加魚肝油,5—6個月可添加蛋黃、米湯、菜汁等。7—9個月可添加魚泥、米糊、果泥、碎肉末、大豆制品等。10—12個月可添加稠粥、米飯、面條、水果、蔬菜等。添加輔食一定要注意:1、由少量到多量,2、由單一到多種,3、由粗到細,4、由軟到硬。
誤區4:多給寶寶喂菜水比白水好。
專家觀點:大多老年人認為菜水比白水好,把食物用水煮一下后,再把菜水讓寶寶喝下去。這是一種錯誤的觀點, 應該讓寶寶多喝白開水,有利于排泄代謝產物,減輕寶寶的腎臟負擔。
-
藍光最傷寶寶眼睛天氣冷了,許多媽媽在給寶寶洗澡時會打開浴霸。但近日一則新聞,讓所有人大吃一驚:陜西一個寶寶在浴霸下洗澡2個月后,竟然失明
-
新生兒腹瀉怎么辦新生兒腹瀉怎么辦?新生兒腹瀉是新生兒期最常見的腸胃道疾病,又稱新生兒消化不良及新生兒腸炎。
-
安撫哭泣嬰兒試試10個小妙招面對哭起來沒完沒了的小寶寶,新手媽媽們常常手足無措,不妨試一試下面這些方法,或許會有幫助哦。
-
新生兒的眼睛為什么怕光新生兒出生時要經過母體陰道,母體陰道內的分泌物會浸入新生兒的眼睛里,如果陰道分泌物中有細菌,就可導致新生兒的眼睛患玻王女
-
新生兒皮膚護理的兩大誤區在新生兒護理當中,最容易出現誤區的就是新生兒皮膚護理。在新生兒皮膚護理中,爸爸媽媽不能一味的根據傳統思維,需要按照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