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病理性黃疸 小編有妙方
關于新生兒出現黃疸,這種疾病相信大家都知道吧,如果自己的孩子得了這種病,那么該如何治療呢?
新生兒出現黃疸,可能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生理性的,一種是病理性的,那么如何區分呢?新生兒黃疸怎樣才算正常呢?
一、新生兒黃疸正常值是多少
醫學上把未滿月(出生28天內)寶寶的黃疸,稱之為新生兒黃疸。在新生兒時期,由于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出現于皮膚、黏膜及鞏膜黃疸為特征的病癥。60%—80%的新生寶寶在出生后2到5天內會出現皮膚發黃的現象,是種正,F象。新生兒黃疸分為生理性黃疸與病理性黃疸,醫學上取生理性黃疸的值作為新生兒黃疸正常值。
足月新生兒黃疸正常值是12.9mg/dl(毫克/100毫升),就是代表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膽紅素水平低于12毫克為正常。早產兒的黃疸正常值為膽紅素低于15mg/dl(毫克/100毫升)。
一般在生理性黃疸會在新生兒出生后2—3天出現,可以用肉眼看出寶寶皮膚有點黃,一般在臉部和前胸較明顯,但手心和腳心不黃。在4—6天最為明顯,足月兒在出生后10—14天消退,早產兒可持續到第3周。在此期間,小兒一般情況良好,無其他不適表現。
新生兒出現生理性黃疸是一種正,F象,但家長也要注意密切觀察。一般來說,生理性黃疸黃疸比較輕,血中膽紅素濃度較低,不會影響小兒智力。
當寶寶的黃疸在正常時間內沒有消退,或者退了又重新出現黃疸,也需要去醫院做相應的膽紅素水平的測定。
二、怎樣區分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
出現時間不同。大約有80%的足月兒在出生2~3天后會出現生理性黃疸,而病理性黃疸出現時間一般更早,多在產后24~36小時出現,早產兒72小時內出現。
表現癥狀不同。生理性黃疸程度較輕,家長會發現孩子皮膚呈現淺黃,先出現在面部、軀干和四肢,鞏膜多半不黃,寶寶精神好,能吃能睡。而病理性黃疸的患兒,面部、軀干、四肢、手心腳心都發黃,鞏膜也發黃,排尿也黃黃的。同時還伴有精神不好,嗜睡,發熱,吃奶少,嘔吐,腹脹,水腫,腹水,肝脾腫大,以及貧血等等,因病因不同,黃疸伴隨的癥狀也不同。
持續時間不同。生理性黃疸在出生后第5天左右最明顯,7~10天后逐漸消退;若是早產兒,大部分都可能有黃疸,持續時間大約2至3周。而病理性黃疸持續時間要長些,足月兒超過2周,早產兒超過3周依然沒有減退的跡象;或者黃疸消退后又再次出現,一定引起注意。
膽紅素指標不同。如是生理性黃疸,足月兒的血清膽紅素不超過205毫摩爾/升;早產兒的血清膽紅素不超過256.5毫摩爾/升。而病理性黃疸的血清膽紅素超過正常值,足月兒大于205.2毫摩爾/升,早產兒大于256.5毫摩爾/升。
對父母來說,如果孩子在出生后有黃疸現象,就要格外注意,密切觀察孩子身體狀況的變化,如果黃疸程度較深,持續時間較長或者伴有其他癥狀,就應該立即到醫院,讓醫生給予診斷。
三、如何防治病理性黃疸
凡是以往有過死胎、流產、早產或新生兒出生后很快死亡,或于出生后24~36小時內孩子出現黃疸的孕婦,在孕期都應接受定期檢查,在分娩時應加強監護,產后也應對嬰兒進行嚴密的監護,一旦出現癥狀及時治療。夫妻雙方如血型不合(尤其母親血型為O,父親血型為A、B或AB),或者母親RH血型呈陰性,應定期做有關血清學和羊水檢查,并在嚴密監護下分娩,以防止新生兒溶血癥的發生。
對于其他類型的黃疸癥,要盡早發現,盡早治療。父母應經常在自然光下觀察孩子有無黃染以及黃疸的部位、程度等。
黃疸只要早發現早治療,一般是可以治愈的。目前治療最有效的方法是讓患兒裸睡于溫箱中,以藍光照射來改變血中膽紅素的結構,促其變為對神經組織無害的物質并排出體外,同時可結合藥物治療,以加速膽紅素的代謝和排泄。極重度患兒需采用換血療法。
-
藍光最傷寶寶眼睛天氣冷了,許多媽媽在給寶寶洗澡時會打開浴霸。但近日一則新聞,讓所有人大吃一驚:陜西一個寶寶在浴霸下洗澡2個月后,竟然失明
-
新生兒腹瀉怎么辦新生兒腹瀉怎么辦?新生兒腹瀉是新生兒期最常見的腸胃道疾病,又稱新生兒消化不良及新生兒腸炎。
-
安撫哭泣嬰兒試試10個小妙招面對哭起來沒完沒了的小寶寶,新手媽媽們常常手足無措,不妨試一試下面這些方法,或許會有幫助哦。
-
新生兒的眼睛為什么怕光新生兒出生時要經過母體陰道,母體陰道內的分泌物會浸入新生兒的眼睛里,如果陰道分泌物中有細菌,就可導致新生兒的眼睛患玻王女
-
新生兒皮膚護理的兩大誤區在新生兒護理當中,最容易出現誤區的就是新生兒皮膚護理。在新生兒皮膚護理中,爸爸媽媽不能一味的根據傳統思維,需要按照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