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生活:父母要耐心聽孩子把話說完
很多家庭中,父母因為每天工作勞累,下班回到家后就想清清靜靜地休息一下,奈何家中的小寶寶因為一天都沒見到爸爸媽媽,所以就很想跟父母親近,跟爸媽說話逗爸媽開心,但是這時候爸媽卻有些不耐煩,等不及寶寶把話說完就打斷,其實這樣不好,請對寶寶耐心一點,聽他們把話說完,也許會一語驚人。
場景一:要兩個蘋果都咬一口的亮亮
一位母親問她5歲的兒子亮亮:“如果媽媽和你出去玩,我們渴了,又沒帶水,而你的小書包里恰巧有兩個蘋果,你會怎么做呢?”亮亮歪著腦袋想了一會兒,說:“我會把兩個蘋果都咬一口。”可想而知,那位母親有多么的失望。她本想對孩子訓斥一番,然后再教孩子怎樣做,可就在話即將說出口那一刻,她忽然改變了主意。母親摸摸兒子的小臉,溫柔地問:“能告訴媽媽,你為什么要這樣做嗎?”兒子眨眨眼睛,一臉的童真:“因為……因為我想把最甜的一個給媽媽!”霎時,母親的眼里閃動著淚花。
專家點擊:
7歲之前的兒童,其抽象思維仍在發展中,對邏輯的理解仍存有膚淺性,大部分時候,很難將邏輯關系靈活運用。因此,兒童在描述一件事情的時候,通常會從他(她)覺得最令人興奮的地方說起,而不是遵循時間順序、前因后果的邏輯來說。有的時候,這種說話方式難免讓父母心里一緊。有些急性子的父母便會著急詢問,語氣嚴厲,甚至根本不問清楚事情原委,劈頭蓋臉先教訓孩子一通,這些做法是不可取的,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不利的影響。
在本故事中,我們都為那位母親慶幸,因為她對兒子的寬容和信任,使她感受到了兒子的愛。我們也為男孩慶幸,他純真而善良的流露,是因為母親給了他把話說完的機會。
場景二:再也不想去幼兒園的明明
下班回家,明明就沖媽媽大聲地叫:“我恨小王老師,我再也不去幼兒園了!”當時,媽媽真想沖口而出:“沒那回事,老師總是為你好,幼兒園怎么可以不去呢?”但媽媽還是按捺住了激動,心里默數了幾個阿拉伯數字后,以輕描淡寫的口吻說了句:“哦,是嗎?”靜靜地洗耳恭聽他的下文了。過了一會兒,剛才還怒氣沖沖的明明,靠近媽媽,說:“媽媽,今天我犯錯誤了,和小朋友搶玩具了,被小王老師批評,真是羞。”聽了他的話,媽媽才舒了一口氣。
專家點擊:
其實孩子是不需要媽媽的任何言語的,他需要的只是一個傾聽者,發泄內心的不平衡。慶幸這個媽媽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緒,給了孩子把話說完,發泄不滿的機會。
如果媽媽急性子,聽孩子說半句就教訓一通,這往往有點小題大做,而且會在孩子心中形成“喜怒無常”的形象,也會極大的影響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因為,此時情緒化的想法只是小孩子發泄自己憤怒情緒的一種方式。如果父母不讓孩子說這樣的話,久而久之,孩子憤怒的情緒無處發泄,在家中會顯得很聽話,實則心中有郁悶之氣,還會怪父母不理解自己,不和自己“一條戰線”。這樣下去,首先影響的就是孩子的性格,孩子會逐漸的變得孤傲,其次便是親子關系的疏遠。
場景三:感謝媽媽沒有責罵的阿力
阿力在幼兒園跟另一位小男孩搶玩具,被老師罰站了。回到家,他一股腦地向媽媽說起了這件事。恰巧媽媽那天嗓子疼得厲害,根本說不出話來。本來她覺得孩子做得不對,想插嘴批評兒子,可自己正在病中,所以只張了張嘴,沒批評成。第二天,阿力從幼兒園回到家,撲到媽媽懷里高興地說:“媽媽,昨天您那么理解我,沒有罵我,太謝謝了。仔細想想,我跟小朋友搶玩具是不太對的,今天我已經向他道歉了。要是您昨天罵我一頓,我可能會越想越委屈。媽媽您真好!”
專家點擊:
本場景中的媽媽可謂是“歪打正著”,因為嗓子疼不能說話而沒有責罵犯錯的孩子,而孩子卻以為是媽媽理解他,從而對媽媽的理解心生感激,對媽媽表示感謝,這個媽媽如果有心,想必她以后會更多的理解孩子。
對家長來說,愛護自己的孩子,也要對孩子犯錯誤表示理解。孩子自我控制能力低,對社會規范的遵守也不是很到位。如果父母對孩子表示理解的同時進行教育,便會事半功倍。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說服的過程,心理學研究表明:站在對立面上的說服既會激發對方的逆反情緒,說服的內容也很難得到對方的認同。而在同一角度上的說服則會讓對方感覺自己被他人接受并認同,因此,更容易接受對方的說服觀點。
-
藍光最傷寶寶眼睛天氣冷了,許多媽媽在給寶寶洗澡時會打開浴霸。但近日一則新聞,讓所有人大吃一驚:陜西一個寶寶在浴霸下洗澡2個月后,竟然失明
-
新生兒腹瀉怎么辦新生兒腹瀉怎么辦?新生兒腹瀉是新生兒期最常見的腸胃道疾病,又稱新生兒消化不良及新生兒腸炎。
-
安撫哭泣嬰兒試試10個小妙招面對哭起來沒完沒了的小寶寶,新手媽媽們常常手足無措,不妨試一試下面這些方法,或許會有幫助哦。
-
新生兒的眼睛為什么怕光新生兒出生時要經過母體陰道,母體陰道內的分泌物會浸入新生兒的眼睛里,如果陰道分泌物中有細菌,就可導致新生兒的眼睛患玻王女
-
新生兒皮膚護理的兩大誤區在新生兒護理當中,最容易出現誤區的就是新生兒皮膚護理。在新生兒皮膚護理中,爸爸媽媽不能一味的根據傳統思維,需要按照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