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給你孩子培養飲食壞習慣
現在條件是越來越好了,而且每家每戶幾乎就一個孩子,所以孩子要什么做家長的都盡量滿足,在吃的方面更是不在話下,專家指出,孩子的身體健康依賴于父母正常合理的喂養方法,孩子營養不均衡,家長要負很大責任。所以,家長切勿"培養"孩子飲食壞習慣。
現象一 大人飲食習慣"傳染"給孩子
媽媽:"寶貝,來,喝點骨頭湯。"
孩子:"不喝!我要吃爸爸的花生米!"
媽媽:"乖,花生米不好吃,苦苦的。來,我們喝甜甜的湯好不好?"
孩子:"爸爸從來不喝骨頭湯,我也不要喝骨頭湯!"
分析:專家表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家庭環境中,孩子經常會模仿父母的各種行為習慣,包括飲食習慣。孩子其實起先對食物是沒有概念的,可能父母對一些食物的好惡在平時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傳給了孩子,在無形中培養了孩子的各種挑食、偏食的壞習慣。
"比如一個家庭里,媽媽不愛吃豬肝、爸爸不吃青菜,奶奶從來不買魚,那這家的小孩就可能把三個大人的這些飲食習慣都學會了,也變得不愛吃豬肝、青菜和魚。這樣一來,孩子的營養均衡被破壞了,需要的營養供給得不到保證,生長發育就會受到負面影響。"專家舉例說。
對策:面對孩子挑食、偏食,家長要從自身做起,為孩子樹立均衡飲食的榜樣,同時還要讓幼兒吃多樣化的食物,來增加孩子對食物的新鮮感。專家指出,家長在吃飯時,不應在孩子面前談論其對食物的喜好,應灌輸給孩子什么食物都必須吃的概念,不能讓孩子認為食物是可以被選擇的。
"如果孩子不愛吃某樣食物,家長首先要仔細耐心地詢問原因,問清楚孩子為什么不愿吃,然后再做調整。如果單純是不喜歡那道菜的顏色、味道、烹飪的方式,家長可以跟孩子解釋這道菜的營養價值在哪里,吃了有什么好處,不吃又有什么壞處。如果孩子覺得菜不合胃口,家長就要注意改進烹調方式,引起孩子對某種食物的興趣。"孩子雖然小,但家長只要把自己做某件事的原因告訴孩子,孩子是樂于明白和接受的。另外,家長溝通時要特別注意自己的態度,如果家長抱以樂于傾聽的友好態度,孩子也會更樂意配合。"
專家說,家長還可以利用孩子愛模仿的特點,大人以身作則先吃,孩子也會潛移默化地接受原先不接受的食物。
-
藍光最傷寶寶眼睛天氣冷了,許多媽媽在給寶寶洗澡時會打開浴霸。但近日一則新聞,讓所有人大吃一驚:陜西一個寶寶在浴霸下洗澡2個月后,竟然失明
-
新生兒腹瀉怎么辦新生兒腹瀉怎么辦?新生兒腹瀉是新生兒期最常見的腸胃道疾病,又稱新生兒消化不良及新生兒腸炎。
-
安撫哭泣嬰兒試試10個小妙招面對哭起來沒完沒了的小寶寶,新手媽媽們常常手足無措,不妨試一試下面這些方法,或許會有幫助哦。
-
新生兒的眼睛為什么怕光新生兒出生時要經過母體陰道,母體陰道內的分泌物會浸入新生兒的眼睛里,如果陰道分泌物中有細菌,就可導致新生兒的眼睛患玻王女
-
新生兒皮膚護理的兩大誤區在新生兒護理當中,最容易出現誤區的就是新生兒皮膚護理。在新生兒皮膚護理中,爸爸媽媽不能一味的根據傳統思維,需要按照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