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選擇恰當方式教育孩子
在對寶寶的教育上,我們總認為自己的方法就是正確的,家長總是把很多自己的意愿強加在孩子身上,那么我們在教育孩子上,該怎么選擇恰當的方式呢?一起來看看吧!
選擇恰當后果
孩子犯錯的時候,我們怎樣做才能獲得恰當的后果呢?試試下面的方法吧!
1 應該立刻做的:在問題現場即時采用最有效的方法,這樣既不傷害雙方的自尊和感情,又可以糾正孩子的錯誤。比如,孩子在堆沙堡時朝其他的小孩扔沙子,我們可以把孩子抱出來,帶他回家或者選擇他能夠遵守規則的其他游戲。
2 預設后果:在問題出現之前預先設想將采用什么樣的方法。我們可以通過家庭會議或與孩子溝通等方式制定處理問題的方式。(“約翰尼,時間到了!你不記得我們已經說好打架也得有個時間限制了嗎?”)
3 延遲后果:當務之急是讓孩子停下來。當我們不確定應該怎么做的時候,先等等,花點時間來思考應該采用什么樣的處理方式。(“管你弟弟叫大頭蛋可不好。我得想想怎么處理這件事。”)需要注意的是:我們不提倡在兩三歲的小孩身上使用這一招,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小孩只關注眼前發生的事情,一旦過去,他們也就忘了。所以用這個方法,很難讓他們將犯錯及其后果聯系起來。
4 無后果: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不去處理。如果孩子經過漫長的一天已經累得不行了,而你又由于種種原因找不出犯錯的根源,那就“讓它去吧”,也不要有什么心理負擔。
溝通
溝通是解決問題的良藥,這是很多專家的共識。我們也相信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各種矛盾都是由溝通不良引起的。因此,選擇說什么固然重要,用什么樣的方式去說也不可小覷。竅門就在于我們對詞匯、音調還有肢體語言的運用。運用好了,才能得到孩子的配合。
溝通用語
“我”式句:這是一種以第一人稱“我”開頭的句子。在不攻擊對方的情況下,僅表達說話人的情緒、喜好、需求或結論。例如,家長可以用目光與孩子交流,告訴孩子:“我非常生氣,我不喜歡看到玩具弄得哪兒都是,我需要你幫我一起收拾好。”然后拉起孩子的手,帶著他一起收拾。雖然前文中我們說過在處理問題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孩子的感受,但同時家長自己如何表達情感也十分重要,它甚至可以決定孩子的行為將會是乖乖順從還是輕蔑視之。
“你”式句:用“你”開頭的句子,通常帶有攻擊性,使傾聽者馬上進入防御狀態。例如,朝孩子(在另一個屋子里)大罵:“你這個邋遢鬼!怎么每次都不收拾?每件玩具都擱在地上!快點出來,否則……”這樣火冒三丈的態度通常換不來孩子的合作。如果言辭更激烈,還有可能起副作用,讓孩子大哭大鬧。這種“你”式句可謂成事不足,敗事有余。
-
藍光最傷寶寶眼睛天氣冷了,許多媽媽在給寶寶洗澡時會打開浴霸。但近日一則新聞,讓所有人大吃一驚:陜西一個寶寶在浴霸下洗澡2個月后,竟然失明
-
新生兒腹瀉怎么辦新生兒腹瀉怎么辦?新生兒腹瀉是新生兒期最常見的腸胃道疾病,又稱新生兒消化不良及新生兒腸炎。
-
安撫哭泣嬰兒試試10個小妙招面對哭起來沒完沒了的小寶寶,新手媽媽們常常手足無措,不妨試一試下面這些方法,或許會有幫助哦。
-
新生兒的眼睛為什么怕光新生兒出生時要經過母體陰道,母體陰道內的分泌物會浸入新生兒的眼睛里,如果陰道分泌物中有細菌,就可導致新生兒的眼睛患玻王女
-
新生兒皮膚護理的兩大誤區在新生兒護理當中,最容易出現誤區的就是新生兒皮膚護理。在新生兒皮膚護理中,爸爸媽媽不能一味的根據傳統思維,需要按照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