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影響孩子的20個壞習慣
孩子的第一個老師便是父母,孩子能在父母的身上學到很多,我們總能在孩子身上看到父母們的影子,所以說父母的一些習慣,很可能會影響到孩子,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父母可能影響孩子的20個壞習慣。
1、不耐煩
工作繁忙壓力大,回到家看到孩子又吵又鬧,家長終于忍不住大吼起來:“怎么老是哭啊哭啊!別哭了,真是個煩人精!”
提醒:一個自尊并且尊重他人的孩子,一定是先得到成人的尊重。
2、不回避
結婚多年,父母經常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當著孩子的面吵翻天。
提醒:父母的敵對、爭吵,給孩子提供了一個攻擊性行為的壞榜樣。
3、太“大方”
家長勤儉持家,舍不得給自己買新衣服,可是對孩子卻很大方,從不教他節(jié)省。
提醒: 父母的這種“愛”,會使孩子只懂得得到,不懂得付出。
4、不關心
每天家長下班回到家里,總是習慣性地問孩子:“今天在幼兒園里過得怎么樣?”一邊問,一邊忙著做飯,整理房間,或者看報紙。
提醒:父母的行為好像在告訴孩子,“我并不關心家你答案”。于是,孩子從父母身上感受到了不被尊重,并學會敷衍別人。
5、不認錯
孩子為爭奪玩具而跟別的小朋友吵架,家長的懲罰有些過重了,可是家長想:父母言行要前后一致,于是從不把話收回。
提醒:父母犯了錯誤,拒不認錯,孩子也跟著一錯到底。
6、愛抱怨
朋友爽約,家長對孩子和妻子抱怨:“以后別再理他了。”
提醒:家長讓孩子看到,在面對失望的時候,父母沒有積極地想辦法解決問題,只是一味責備和埋怨別人。
7、不娛樂
孩子吵著要家長給他講故事,可家長總是不停地忙著其他的事情。
提醒:父母的行為舉止使孩子明白了一個“道理”,生活中只有工作沒有娛樂,家庭中只有家務沒有游戲。
8、愛爭執(zhí)
家長和孩子排隊在超市等著付款,一位婦女插隊站在了家長的前面,家長與她理論,最后爭吵了起來。
提醒:父母的做法對孩子進行了錯誤的社交技能訓練,使孩子誤以為吵架、謾罵乃至打架都是解決沖突的好辦法。
9、撒謊、推托
家長是幼兒園家長委員會的成員,老師請家長幫忙寫幾篇小文章用在園報上,可是家長一直很忙,后來家長打電話給老師,告訴她家長病了,讓她再找其他家長來寫。
提醒:沒有嘗試就先退縮,孩子學會了把許諾拋之腦后,靠撒謊而使自己輕易推托。
10、說配偶壞話
婚姻之路終于走到了盡頭,家長心中充滿了對另一方的怨恨。于是家長對孩子歷數(shù)另一方的不是,并且告訴女兒:“爸爸/媽媽不要我們了,我們從此再也不要理他/她。”
提醒:這樣做,孩子學會了恨和報復,更大的問題是,她會對自己一生的幸福都沒有信心。
-
藍光最傷寶寶眼睛天氣冷了,許多媽媽在給寶寶洗澡時會打開浴霸。但近日一則新聞,讓所有人大吃一驚:陜西一個寶寶在浴霸下洗澡2個月后,竟然失明
-
新生兒腹瀉怎么辦新生兒腹瀉怎么辦?新生兒腹瀉是新生兒期最常見的腸胃道疾病,又稱新生兒消化不良及新生兒腸炎。
-
安撫哭泣嬰兒試試10個小妙招面對哭起來沒完沒了的小寶寶,新手媽媽們常常手足無措,不妨試一試下面這些方法,或許會有幫助哦。
-
新生兒的眼睛為什么怕光新生兒出生時要經過母體陰道,母體陰道內的分泌物會浸入新生兒的眼睛里,如果陰道分泌物中有細菌,就可導致新生兒的眼睛患玻王女
-
新生兒皮膚護理的兩大誤區(qū)在新生兒護理當中,最容易出現(xiàn)誤區(qū)的就是新生兒皮膚護理。在新生兒皮膚護理中,爸爸媽媽不能一味的根據(jù)傳統(tǒng)思維,需要按照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