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寶寶進行語言刺激 讓寶寶更聰明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不會說話,也就不太在乎語言的刺激,其實肅然寶寶不會說話,但是思維卻很敏捷,進行語言的刺激可以促進寶寶大腦的發育,那么我們做父母的該如何與孩子對話呢?有哪些技巧呢?來聽聽專家的介紹。
3個月:寶寶沉默不語,媽媽嘮叨不停
寶寶在新生兒時期,通常緊閉著嘴,只會用哭聲表達自己的感情,但是新生兒對聲音非常敏感,因此新生兒也需要和媽媽對話。
寶寶一般出生一個月左右,才能區分人的聲音,但在此之前,媽媽還是應該經常跟寶寶對話,不斷刺激寶寶的語言神經。這種刺激不僅有助于寶寶的發育,還能穩定寶寶的情緒。
怎么跟寶寶對話
這個時期媽媽還不能跟寶寶交流情感,及時媽媽不愿意自言自語,至少在換尿布的時候主動跟寶寶說說話。
在寶寶饑餓、尿床或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就會通過哭聲表達自己的感受。對寶寶來說,這種行為就相當于一種語言。
在日常生活中,媽媽應該經常跟寶寶說話,例如“寶寶尿床了?是不是很不舒服?媽媽馬上幫你換尿布哦!”“哎喲!吸得好用力啊!多吃點,快快長大吧!”
4-12個月:發出咿呀聲音,以正確語言跟孩子說話
寶寶一旦學會了“咿呀”聲,就會經常吵鬧。發育較快的孩子從出生2個月開始會發出“啊啊、哦哦”等聲音,而且逐漸學會了“媽媽、打打、爸爸”等較為復雜的發音。
在這個時期,寶寶喜歡發出各種聲音,而且聲音也比較大。對媽媽來說,用“咿呀”的聲音跟寶寶對話,也是一種樂趣。
怎么跟寶寶對話
如果寶寶發出“咿呀”的聲音,媽媽可以以“媽媽、爸爸”等詞匯做出回應。此時,寶寶的“咿呀”聲也許只是無意識的行為,但是也有可能是對自己想法的一種表達方式,不管怎樣,寶寶都在等待媽媽的反應。
1-2歲:寶寶用疊字說話,媽媽用句子引導
這個時期,寶寶的獨立精神非常強烈,可以正確地理解“不行”等語言的含義。如果寶寶不喝湯,或者只是用手指攪拌湯,及時寶寶的動作很容易讓人發笑,也應該說“不”。笑也是對話的一種形式,如果媽媽笑出來,寶寶就會誤認為媽媽在欣賞或肯定自己的行為。
怎么跟寶寶對話
在這個時期,寶寶經常用詞組表達自己的想法。比如,饑餓的時候會說“餓、餓”,想獨自吃飯的時候,就會指著餐具說“飯、飯”。此時,媽媽應該做出的反應就是:“肚子餓了嗎?想吃飯嗎?”“怎么了?想自己吃飯嗎?”“啊!原來筷子掉在地上啦!謝謝你提醒媽媽”。
在人際關系中,重要的是對話,在媽媽和孩子的關系中,最重要的也是對話;但跟孩子對話時,有很多原則和需要回避的問題。希望上述介紹給你帶來幫助。
-
藍光最傷寶寶眼睛天氣冷了,許多媽媽在給寶寶洗澡時會打開浴霸。但近日一則新聞,讓所有人大吃一驚:陜西一個寶寶在浴霸下洗澡2個月后,竟然失明
-
新生兒腹瀉怎么辦新生兒腹瀉怎么辦?新生兒腹瀉是新生兒期最常見的腸胃道疾病,又稱新生兒消化不良及新生兒腸炎。
-
安撫哭泣嬰兒試試10個小妙招面對哭起來沒完沒了的小寶寶,新手媽媽們常常手足無措,不妨試一試下面這些方法,或許會有幫助哦。
-
新生兒的眼睛為什么怕光新生兒出生時要經過母體陰道,母體陰道內的分泌物會浸入新生兒的眼睛里,如果陰道分泌物中有細菌,就可導致新生兒的眼睛患玻王女
-
新生兒皮膚護理的兩大誤區在新生兒護理當中,最容易出現誤區的就是新生兒皮膚護理。在新生兒皮膚護理中,爸爸媽媽不能一味的根據傳統思維,需要按照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