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育兒家長必改的六習慣
大家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如果大家想培育出優秀的下一代,就一定要注意及時糾正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習慣,比如下面的這些在家長中普遍存在的生活壞習慣。
1.“屏幕時間”太長
美國兒童健康兒科專家李·比爾斯表示,手機、電視、電腦等“屏幕時間”太長會妨礙兒童學習以及智力發育和社交能力培養。看電視和玩電腦等時間太多,家長與孩子一起戶外活動、跑步、游戲和閱讀等時間就會更少。
專家建議,盡量和孩子共進晚餐,這不僅有助于培養孩子健康的飲食習慣,更能增加父母與孩子間的交流。
2.不斷給孩子命令、指揮和糾正
《假如我得再告訴你一次》一書作者,育兒專家艾米·麥克雷迪表示,父母每次在命令、指揮或糾正孩子時,其實都將自己置身于“權利斗爭”。與大人一樣,孩子們不愛被迫做這做那。翻白眼、回嘴、軟磨硬泡或置之不理都是他們抗議的方式。
專家建議,父母應避免動輒大呼小叫發號施令,可盡量以合作的口吻或方式與孩子溝通。
3.不會溫暖道別
華盛頓兒童與成人心理治療師貝絲·格里菲思表示,送孩子上學或度假時,家長分手的時候最好微笑著告訴孩子“即使爸爸媽媽不在你身邊,也會一直想著你的。爸爸媽媽也知道你也一直想著我們。”
專家表示,這樣有助于增強親情,同時也給孩子發出了“爸爸媽媽對孩子自立能力感到自信”的信號。
4.逼著孩子鍛煉
泰瑪吉博士表示,父母必須給孩子樹立積極運動的榜樣,但是沒必要逼著孩子去鍛煉。最好的方法是,家長與孩子一起鍛煉,或者讓鍛煉有趣味性,比如投籃、老鷹抓小雞、與鄰居小朋友一起玩耍等。
5.自己不吃早餐
很多父母早上會將孩子的早餐弄好,自己卻只在路上胡亂吃點東西作為早餐。這種做法會給孩子起到錯誤的示范作用。
專家建議,父母每天早上應該與孩子一起吃早餐,這有助于培養孩子吃早餐的健康習慣。如果能注意早餐營養搭配及食品多樣化,孩子會更加開心。
6.將甜食和垃圾食品藏起來
即使父母將甜食和垃圾食品藏得再好,孩子也能夠找到。因此,最好的方法是用健康食品取代垃圾食品,將健康食物放在孩子們可以自取的地方。
育兒專家指出,對于家長而言,對于孩子的飲食和生活都需要進行科學的掌控,這樣對于保護孩子的健康以及身心的成長都很重要的。
-
藍光最傷寶寶眼睛天氣冷了,許多媽媽在給寶寶洗澡時會打開浴霸。但近日一則新聞,讓所有人大吃一驚:陜西一個寶寶在浴霸下洗澡2個月后,竟然失明
-
新生兒腹瀉怎么辦新生兒腹瀉怎么辦?新生兒腹瀉是新生兒期最常見的腸胃道疾病,又稱新生兒消化不良及新生兒腸炎。
-
安撫哭泣嬰兒試試10個小妙招面對哭起來沒完沒了的小寶寶,新手媽媽們常常手足無措,不妨試一試下面這些方法,或許會有幫助哦。
-
新生兒的眼睛為什么怕光新生兒出生時要經過母體陰道,母體陰道內的分泌物會浸入新生兒的眼睛里,如果陰道分泌物中有細菌,就可導致新生兒的眼睛患玻王女
-
新生兒皮膚護理的兩大誤區在新生兒護理當中,最容易出現誤區的就是新生兒皮膚護理。在新生兒皮膚護理中,爸爸媽媽不能一味的根據傳統思維,需要按照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