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的孩子缺什么呢
談到孩子的教育成長問題,城鄉差別是不能回避的話題。往往給他們加上特定的標簽,以“四體不勤,五谷不分”來定性城市孩子未免有點苛刻。物質的極大豐富,好像城里的孩子什么都不缺。但某部分孩子的缺失,卻的確需要我們去思考。那么城里的孩子缺什么呢?
城市孩子缺乏自理能力。
城市里的孩子一切事務全由大人包攬,不要說勞動,起碼的家務也很少去做。他們唯一做的事,是給大人增加一些安慰或樂趣。人類的進化得出一個結論——勞動創造了人。不勞動,人類進化減慢。成天被人侍候,四肢功能很難發展。上大學時,家人陪送,入學報到點人山人海,服務條件比五星級賓館還要好。有個新生,父母忘了給她掛蚊帳,連續喂蚊子二個星期也無動于衷.軍訓時最早倒下的往往是城市孩子,他們平時少見太陽,少出汗,耐力自然不足,生存能力下降。我們在街頭上,在校門口,隨處可見用專車接送孩子上下學,有的學校近在尺呎,七八十歲的爺輩揮汗或自己淋雨用車子推行,孩子成了大首長似的。日本人熱衷于把孩子故意流放到荒原,孤島上的用心良苦,從對兒童發育成長影響角度分析,不得不值的深思。照此下去,未來的人類是:頭很大,四肢瘦弱短小,生活工作要憑借智能機器來實現人類的四肢功能。爬山或走路,城市孩子遠不如農村孩子,也不如年長者。所以,城市孩子需要補鈣和補維生素,大學里的洗衣生意非常火爆便是例證。
城市孩子缺乏適應性。
城市孩子只注意大人的眼色,卻無法注意到變化不定的季節顏色,很難極致享受多姿多彩的童年。他們穿的是好衣服,住的是林立的高樓,隔絕于孕育萬物的風雨和泥土,看不到地平線和日出日落的自然景像。他們群體適應性差,強調自我,不善與人交往,似獨往獨來之獵豹。每當走出家門,吃也不慣,行也不行,住也不眠。城市孩子一出生,就開始在防盜門里成長,加上家長無度的保護,隔阻了與同齡人的交際,習慣生活在電視、電腦里,缺少自然空間的生存閱歷,失去了許多天性和能力,早期教育、智力開發占據了時間和空間,一些在兒童期形成的天性也得不到充分的培育,正常的生理與心理發育受到挫傷,社會生態環境遭受破壞。到頭來,孩子以我為中心,排斥異己,嬌橫自私的角色突出,難以與人交往,社會適應能力自然弱,弱的不能禁風。有位大學新生,無法適應校園居住條件,父母特意在外租房供其獨居。從此,他從不與同學交往,集體活動也不參加,不過一個學期就患上了抑郁癥而退學在家休養。溺愛的城市孩子像大棚里的植物,經不住陽光,受不住風雨。
-
藍光最傷寶寶眼睛天氣冷了,許多媽媽在給寶寶洗澡時會打開浴霸。但近日一則新聞,讓所有人大吃一驚:陜西一個寶寶在浴霸下洗澡2個月后,竟然失明
-
新生兒腹瀉怎么辦新生兒腹瀉怎么辦?新生兒腹瀉是新生兒期最常見的腸胃道疾病,又稱新生兒消化不良及新生兒腸炎。
-
安撫哭泣嬰兒試試10個小妙招面對哭起來沒完沒了的小寶寶,新手媽媽們常常手足無措,不妨試一試下面這些方法,或許會有幫助哦。
-
新生兒的眼睛為什么怕光新生兒出生時要經過母體陰道,母體陰道內的分泌物會浸入新生兒的眼睛里,如果陰道分泌物中有細菌,就可導致新生兒的眼睛患玻王女
-
新生兒皮膚護理的兩大誤區在新生兒護理當中,最容易出現誤區的就是新生兒皮膚護理。在新生兒皮膚護理中,爸爸媽媽不能一味的根據傳統思維,需要按照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