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不長肉太瘦怎么辦
很多家長都反應,孩子咋只長身高不長肉,太瘦,一摸下去就一把骨頭。孩子不長肉太瘦怎么辦呢?這可急壞了我們的父母長輩們,變著法的做各種好吃的讓孩子吃,孩子吃也吃了那么多,就是不長肉,不知道吃的東西去哪兒了。其實,只要孩子能吃能睡愛活動,沒有必要太去介意胖瘦。
雖說孩子太胖了不好,但沒長肉(體重沒增加)同樣令父母擔心。不少父母說,我們變著花樣給孩子搭配營養,為什么半年一年過去了,孩子還是瘦呢?
對于學齡前兒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體重不增長的情況,父母不用太著急。因為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并且這一年齡段的孩子有其自身身高和體重發育的特點。
說說學齡前兒童的生理特點
1.體格減緩,但保持穩步增長。發育相對
經過了嬰兒期的快速生長后,學齡前期兒童的體格發育速度相對減慢,但仍然保持穩步增長。在身高和體重方面的性別差異很小,即同齡的男孩和女孩在身高、體重上相差不大。4~6歲的兒童,身高平均每年增長約5~8cm,體重平均年增加約2~4kg。
Tips:需要注意的是,學齡前兒童的頭圍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生長指標。從1歲到2歲,頭圍平均增加5cm,但3~6歲兒童的頭圍增長減慢,平均每年增加小于1cm。到6歲時,大腦質量是出生時的3倍以上。所以,這個年齡段獲取均衡的營養素對孩子智力發育非常關鍵。因此判斷孩子生長發育是否正常,不僅要看身高、體重的變化趨勢是否正常,還應結合頭圍這些生長指標來綜合判斷。(推薦家長使用生長發育曲線來進行科學判斷)。
2.牙齒的咀嚼能力和腸胃消化功能還未完善。
孩子一般在6歲左右進入換牙期,乳牙松動,吃東西時會感到一些疼痛,除了吃一些“軟”的食物,牙齒的咀嚼能力需要適當通過一些耐咀嚼的食物來鍛煉。而牙齒的咀嚼能力也會影響到食物進入腸胃的消化吸收,加上孩子的胃容量、腸道的消化功能與成人存在一定差距,容易消化不良,影響營養吸收。
Tips:孩子進入換牙期時,家長在飲食上應格外注意。選擇易燒軟的食材,加工時切小切細。切勿因食材的性狀影響孩子的胃口。
3.精細動作、注意力等尚在發展中。
孩子的精細動作還在發展中,使用起餐具來不太靈活。這會導致孩子自己吃飯時間拖得很長。這一年齡段的孩子本身注意力集中時間比較短暫,如果又有邊吃邊玩或邊看電視邊吃飯的習慣,則會讓孩子吃飯時注意力更加分散。如果不加以引導,將不利于孩子良好飲食和衛生習慣的培養。
Tips:為孩子提供一個愉快的進餐環境。愉快的進餐環境包括溫馨的光線、可口的食物、適當的鼓勵表揚等。在這種環境下,孩子更容易專注進餐,消化吸收也會更好。吃飯時,建議父母將電視關閉,不要常看手機,這樣既能觀察孩子的吃飯習慣,也能與孩子多些交流。
4.孩子活潑好動,能量消耗大。
學齡前兒童活潑好動,活動范圍增大,活動量增強。當孩子玩耍過度,能量消耗接近從食物中獲取的能量時,脂肪不容易儲存在體內,其實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精瘦”(不長肉)。
孩子這些生理上的特點,會影響到營養吸收和生長發育。如果家長給孩子的營養搭配合理,孩子運動量也足夠,作息也規律,那即使孩子的體重比同齡孩子低,只要生長趨勢正常,家長都不用擔心。
Tips:對于特別消瘦的孩子,建議父母帶孩子到醫院看專科門診,以排除某種或某些營養素缺乏、腸道寄生蟲(蛔蟲)、內分泌與遺傳代謝等疾病因素的影響,以進行針對性的治療,幫助孩子長得健壯起來。
孩子處在身體發育期間,消化能力強,活潑好動體力消耗大,這些都會影響孩子身體的胖瘦。所以說,只要孩子正常吃,正常睡,愛活動,瘦點沒什么不好,身體過胖反而要注意。如果孩子是因為身體不適而引起飲食不良味口不佳,這時才需要去看醫生,除此之外家長們不用過于操心。
-
藍光最傷寶寶眼睛天氣冷了,許多媽媽在給寶寶洗澡時會打開浴霸。但近日一則新聞,讓所有人大吃一驚:陜西一個寶寶在浴霸下洗澡2個月后,竟然失明
-
新生兒腹瀉怎么辦新生兒腹瀉怎么辦?新生兒腹瀉是新生兒期最常見的腸胃道疾病,又稱新生兒消化不良及新生兒腸炎。
-
安撫哭泣嬰兒試試10個小妙招面對哭起來沒完沒了的小寶寶,新手媽媽們常常手足無措,不妨試一試下面這些方法,或許會有幫助哦。
-
新生兒的眼睛為什么怕光新生兒出生時要經過母體陰道,母體陰道內的分泌物會浸入新生兒的眼睛里,如果陰道分泌物中有細菌,就可導致新生兒的眼睛患玻王女
-
新生兒皮膚護理的兩大誤區在新生兒護理當中,最容易出現誤區的就是新生兒皮膚護理。在新生兒皮膚護理中,爸爸媽媽不能一味的根據傳統思維,需要按照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