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影響孩子心理健康4種行為
父母影響孩子心理健康4種行為是什么呢?不是一直說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嗎?今天又有很多人指出家長不僅是孩子的啟蒙老師更是孩子的終生教育者,家長平時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很多時候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什么樣的家長育出什么樣的孩子,不信就一起看看:
偏愛
父母會對子女表現出過分的溺愛、遷就和偏袒,會導致子女形成“唯我獨尊”———自私、任性的性格。
這樣,子女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會過分以自己為中心,不考慮別人的感受,沒有耐心傾聽別人說話,不愿承擔責任,不愿跟別人合作,不能融入到集體中去。
過度保護、干涉
由于對孩子的高度期望,父母很容易對孩子過度地保護和干涉。
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考慮孩子的將來,害怕孩子會受不良思想和不良行為的影響,對其活動范圍進行了過多的限制,甚至在擇友方面也進行了諸多的規定。
父母的這種過度的保護和干涉,使子女往往很難產生對最初接觸者的信任感與安全感,這種信任感與安全感的缺乏會隨著兒童的成長而發展、延續直至變成一種對周圍的人和世界的不安全感,從而影響了其子女在成年后與他人的順利交往,導致其在交往中更多地采取回避與猶豫的態度,缺乏主動性。
拒絕、否認
經常受到母親拒絕的孩子在交往中可能變得膽怯、不自信,為人處世小心翼翼,惟恐遭人指責,甚至導致個性變得自卑,傾向于逃避社交以免“露丑”。由于過分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刻意掩飾自己以期望得到外界的認可,這些孩子反而在社交中顯得更緊張、局促、笨拙,使自己處于焦慮恐懼中。
建議對待孩子不可一意孤行
父母對子女的關愛和理解,是孩子產生對別人信任和好感的基礎,能幫助子女更好地認識自己,并形成積極自信的性格特點。
同時,子女在交往中也學會對他人表現出關愛和理解,與人為善,也就易為他人所接納,自然就不會產生過多的交往焦慮。
因此,父母對待孩子既不可以一意孤行,用專制甚至暴力的手段解決問題,也不可以漠不關心,采取放任的態度,而應該多和子女溝通、交流,支持和鼓勵他們。
溫馨提示: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長,但實際上,健康成長不僅僅指身體上的健康,心靈上的健康也很重要。以上我們分享了四種行為會嚴重危害孩子的心理健康,行為家長們在平時于孩子的相處中要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贏得孩子的尊重,更希望家長們通過今天的分享能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喲。不要因為自己讓孩子幼小的心靈蒙上陰影。
-
藍光最傷寶寶眼睛天氣冷了,許多媽媽在給寶寶洗澡時會打開浴霸。但近日一則新聞,讓所有人大吃一驚:陜西一個寶寶在浴霸下洗澡2個月后,竟然失明
-
新生兒腹瀉怎么辦新生兒腹瀉怎么辦?新生兒腹瀉是新生兒期最常見的腸胃道疾病,又稱新生兒消化不良及新生兒腸炎。
-
安撫哭泣嬰兒試試10個小妙招面對哭起來沒完沒了的小寶寶,新手媽媽們常常手足無措,不妨試一試下面這些方法,或許會有幫助哦。
-
新生兒的眼睛為什么怕光新生兒出生時要經過母體陰道,母體陰道內的分泌物會浸入新生兒的眼睛里,如果陰道分泌物中有細菌,就可導致新生兒的眼睛患玻王女
-
新生兒皮膚護理的兩大誤區在新生兒護理當中,最容易出現誤區的就是新生兒皮膚護理。在新生兒皮膚護理中,爸爸媽媽不能一味的根據傳統思維,需要按照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