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歲前做這些事會毀掉孩子的一生
六歲前做這些事會毀掉孩子的一生嗎?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是家庭的未來和希望,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比別的孩子更出色,于是在現實生活中年輕的父母們聚在一塊,聊來聊去都是“拼孩子”。“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每個家長的想法。于是,孩子小學還沒上,家長就想著給孩子灌輸各種教育,其實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愿我們能夠理解,但是還是要遵循孩子的生長規律,今天就聊聊六歲前做這些事會毀掉孩子的一生的話題,一起看看:
1可以早“拿筆”,不必早寫字
6歲之前的兒童,手指發育不完全成熟,一些精細的動作還需要慢慢練習。讓孩子拿著筆,輕松地涂涂畫畫,做一些把虛線圖案描成實線的游戲,都能很好地鍛煉孩子的精細動作能力,也能培養孩子對“拿筆”的興趣。而寫字,對孩子的結構把握能力、空間感受能力、手關節技巧都有一定要求,過早接觸的話,很容易養成錯誤的執筆、書寫習慣,甚至可能引起孩子手指變形。所以,學前的孩子會寫自己的名字就很好了。
2過早接觸小學知識,當心孩子大腦被“修剪”
當人們長期進行一項單一學習活動的時候,大腦中那些活躍的細胞、神經可能會變得更“茂盛”,而那些不常活動的細胞、神經則可能會被“修剪掉”一部分。這種現象本是一種正常身體機能,但如果發生在孩子身上,后果卻是非常可怕的。因為孩子大腦中各個區域的細胞、神經都處在發育生長階段,某一部分過早地遭到“修剪”,會影響孩子大腦的均衡發展,對孩子今后的成長極為不利。
3當心“三年級效應”
有些孩子在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非常優秀,但是上了三年級之后,成績不斷下滑,甚至出現厭學情緒。這,就是“三年級效應”。 深究背后原因,往往是過度的“學前教育”惹的禍。孩子在幼兒園時期,過多地接觸了小學知識,當孩子上一、二年級時,自己覺得什么都會,于是就很容易走神,注意力不集中,從而養成了不良學習習慣。而這些潛在問題,往往在三年級集中爆發出來。
4—6歲前,更適合“直觀經驗”
學習的內容分為“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簡單地說,孩子把手伸進冰水里,直接感覺到冰水很涼,他以后就記住這種感覺了,這就是“直接經驗”;但是,冰水的溫度是零攝氏度這樣的知識性,孩子是無法直接感受到的,只能靠別人告訴他,這就是“間接經驗”。
5—6歲前,孩子該學什么
1身體、心理健康發展
培養孩子良好的作息習慣,多鍛煉身體,保持好個人衛生;能夠良好地跟周圍的人相處,學會相互分享、相互幫助;具備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具備基本的安全常識。
2閱讀、交流、表達能力
能夠獨立閱讀一些簡單的故事繪本,并養成固定、自覺的閱讀習慣;能連貫、流暢地把書中、生活中的故事向他人表述。
3融入集體,基本禮節
在同齡人的集體活動中,能夠積極參與,跟其他小朋友很好地配合,不膽怯退縮;懂得尊敬朋友、長輩,有禮貌。
4好奇心、探知欲
對身邊的自然現象感興趣,有主動詢問的習慣;有自己動手一探究竟的欲望。
5對藝術活動的興趣
開始接觸一種或者集中藝術活動,了解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比如樂器、舞蹈、歌唱、體育運動。
溫馨提示:以上就是我們今天分享的關于“六歲前做這些事會毀掉孩子的一生”的話題,通過分享我們知道了六歲前的孩子應該以玩為主,不要強迫學生去做一些與自己年齡無關的事情,家長更不應該做一些違背孩子生長規律的事情。小編知道 父母為孩子著想的苦心,大家都理解,但是,如果違背了孩子成長的規律,做的越多害孩子越深!
-
藍光最傷寶寶眼睛天氣冷了,許多媽媽在給寶寶洗澡時會打開浴霸。但近日一則新聞,讓所有人大吃一驚:陜西一個寶寶在浴霸下洗澡2個月后,竟然失明
-
新生兒腹瀉怎么辦新生兒腹瀉怎么辦?新生兒腹瀉是新生兒期最常見的腸胃道疾病,又稱新生兒消化不良及新生兒腸炎。
-
安撫哭泣嬰兒試試10個小妙招面對哭起來沒完沒了的小寶寶,新手媽媽們常常手足無措,不妨試一試下面這些方法,或許會有幫助哦。
-
新生兒的眼睛為什么怕光新生兒出生時要經過母體陰道,母體陰道內的分泌物會浸入新生兒的眼睛里,如果陰道分泌物中有細菌,就可導致新生兒的眼睛患玻王女
-
新生兒皮膚護理的兩大誤區在新生兒護理當中,最容易出現誤區的就是新生兒皮膚護理。在新生兒皮膚護理中,爸爸媽媽不能一味的根據傳統思維,需要按照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