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異家庭對孩子教養的誤區
誤區之一:把孩子當作出氣筒“你怎么和你那個壞老子一樣”“你真沒出息,都是被***媽寵的。”
有些離了婚的媽媽或者爸爸雖然在離婚時力爭對孩子的撫養權,但卻只是為了不讓對方得逞,或將孩子視為“人質”,通過控制孩子來報復對方。在這樣的家庭中,媽媽或爸爸常對孩子過于嚴厲,百般挑剔,動輒指責孩子的某個特點;很少對孩子的痛苦和孤獨加以慰藉,甚至將自己生活的不順都歸罪于另一方和孩子。孩子在這樣的環境里,不可能獲得積極的成長動力,也不可能正確地看待和應對自己的處境,甚至思想感情和道德認知會產生嚴重缺陷。
誤區之二:溺愛過分,包辦代替“寶貝,世界上只有媽媽最愛你了!”
一些父母在離婚后,覺得有愧于子女,于是就把無限的愛都?A在兒女身上。在教育上放松了要求,在行為上過分溺愛,對孩子的事包辦代替,生活上有求必應,情感上加倍滿足,犯錯誤時舍不得批評,孩子不肯上進時總有借口,“誰叫他沒有大樹可依呢?”
天真、幼小和“一張白紙”的孩子,最需要家長經常性的正確教育和引導。但是溺愛卻成了家庭中教育、引導孩子的障礙。孩子常常是在不知道錯還是對的心理狀態下干自己想干的一切,無法成為一個明辨是非、敢于擔當、有責任感的人。
誤區之三:放任自流,撒手不管“我累死了,你還纏著不放,去吧,自己去做吧,別煩人了!”
這樣的聲音時常在單親家庭中縈繞。這一類父母大多對孩子缺乏責任感,漠不關心是自己的行為準則。雖然他們也揚言自己愛孩子,然而事實上并沒有真正的愛。既沒有與孩子共同體驗憂樂,也談不上過問孩子的學習如何。
另一類家長對孩子放任自流,是因為他們堅持成長是孩子自己的事,孩子會自己克服困難。這類家長與溺愛包辦一樣是走向另一個極端。因為孩子的自控力,意志和責任心是比較弱的,需要加以培養,畢竟孩子年幼,有很多困難需要家長幫助的。
誤區之四:對孩子期望值過高“你怎么這么不用功啊,你怎么對得起我啊?”“你可要給媽媽爭口氣啊,給你那死鬼老爸看看!”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中國父母普遍的心態。離異的家長更是希望通過孩子的成功來證明自己的能力:瞧,我一個人也能把孩子帶好!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急功近利的做法往往會導致態度簡單、粗暴和生硬。
態度生硬,批評過多會導致孩子發現情感障礙及逆反心理、恐懼心理。甚至拒絕家長任何合理的要求。而這些心理問題往往又會惡性循環,影響孩子正常的知覺、記憶、思維和言語。
-
離異家庭對孩子的危害啊其實我們都知道,在現在的生活中離婚率也是越來越高了,而且離婚也是特別普遍的一種社會現象的,可是大家有沒有了解過,對于自己
-
父母離婚了你會做如何選擇父母離婚了你會做如何選擇呢?離婚這個詞現在已不是新鮮的詞語了,好像離婚率越來越高了,但是離婚后父母解脫了,可是受到煎熬的
-
單親家庭教育孩子的四大注意事項單親家庭怎么教育孩呢?如今社會,離婚率非常的高,單親家庭的孩子也是越來越多。研究顯示,單親家庭的孩子的心理健康更加脆弱,
-
離異父母看過來!這樣做才不會傷孩子的心隨著人們觀念的開化,夫妻間由于感情不和睦,選擇離異的幾率越來越大。夫妻之間離異是常見的,但是家里有孩子的家庭,夫妻雙方還
-
離異給孩子帶來的影響父母知道嗎?隨著社會觀念的開放,離婚不再成為一件稀奇的事情,整個社會的離婚率曾逐漸上升的趨勢。但是我們也要看到這背后的一些問題,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