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體罰孩子 有害無益
家住寧夏銀川某小區的王先生,這位王先生一看見15歲的兒子心里就煩,在家里如果他看見兒子表現稍有不好就想動手打他。兒子站立或走路姿勢不對、吃飯不雅、干活無精打采,他上去就是一腳;下班回家后看到兒子不理睬他,他也會用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
有人說:“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的說法,在他這成了訓誡孩子的口頭禪,還有許多家長直到今天還認為孩子是自己的,父母打罵都是為了他們好,久而久之這就成為許多父母懲罰孩子的“法寶”,甚至還有的父母將其奉為至理名言。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打孩子,往往是出于一時沖動,大多數沒有經過深思熟慮,但卻會造成不可彌補的嚴重后果,使孩子產生不良的心態和心理偏差。的確,父母在對孩子進行知識教育和品德培養時應該嚴厲,但通過打孩子達到教育目的卻是不可取的,這樣做的結果只能是有害無益。家長對孩子的嚴加管教要:1、嚴而有理;2、嚴而有度;3、嚴而有方;4、嚴而有恒。
對孩子如果經常挨打,性格會變得比較孤僻,不愿意和其他孩子玩耍。孩子步入社會后,別人相處時會遇到很大的心理障礙。父母動不動就打孩子,會讓孩子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比如:說謊。有的家長一旦發現孩子做錯事就打,孩子為了避免“皮肉之苦”,能瞞就瞞,能騙就騙。可孩子說謊,往往站不住腳,易被家長發現。為懲罰孩子說謊,家長態度更加強硬;為逃避挨打,孩子下一次做錯事更要說謊,于是就形成“惡性循環”。另外,常挨打的孩子害怕家長,不管父母要他做什么,也不管父母的話是對是錯,都乖乖服從。在這種“絕對服從”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被動、沒有自信。尤其是父母當眾打孩子,會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往往會懷疑自己的能力,會自感“低人一等”。
所以說,打罵孩子所遺留下來的弊端顯而益見,不僅不能讓他們“心服口服”,更會讓他們的內心感覺不到家庭的溫暖,感情會變得麻木,并且在心理上疏遠父母。長期下去必將影響正常的親子關系。另外,遇到挫折,還可能選擇離家出走的方式解決,甚至被壞人利用,走上犯罪的道路。家長不能只從衣食住行方面關心孩子,還要從孩子的學習、交往、等方面進行指導、監督。父母要知道孩子正在成長期間,有很多缺點和錯誤在他們身上發生,父母要一一指正并要求孩子逐步改正,人無完人,大人都有犯錯誤的時候,何況幼小的孩子呢!
要知道,沒有人是天生什么都會做的,父母應該允許孩子犯錯誤,教育孩子需要耐心、愛心和理解,打孩子決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對自己的孩子也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呀。
-
對于體罰孩子的幾點看法我們都知道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是越來越對孩子的一些教育也是非常的厲害了,而且對孩子的體罰行為也是非常抵觸的,認為這也是封建的
-
怎樣教育孩子比較好 教育孩子最重要做個好人說到對孩子的期望,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最聰明最棒,但其實在孩子的教育中,教育孩子做個好人非常重要,否則再聰明、再棒都
-
父母該不該打孩子 父母打孩子的注意事項所有的孩子都具有調皮的一面,只是程度輕重而已,因此面對特別調皮或者不聽話的孩子,有些父母會采用“暴力”來教育,但也有父母
-
幾種有益孩子成長的懲罰方式幾種有益孩子成長的懲罰方式是什么呢?很多家長認為教育孩子打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其實打孩子時家長最無能的教育方式,先不說
-
打孩子注意要避開這些部位打孩子注意要避開這些部位嗎?我們經常聽見一些家長教育孩子動不動就說回家非打你一頓不可,在中國自古以來就信奉“不打不成才”